131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5 00:54
【摘要】: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儿科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川崎病发病率均明显增多,如未经治疗约有15-25%的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及猝死,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131例住院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包括发病年龄构成比,男女患病比、主要临床表现、心脏表现及一些非特异性的改变)、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诊断标准(典型及不完全川崎病有不同的诊断标准)及各种治疗方法(阿司匹林、静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分析、总结。将川崎病患儿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通过统计学检验得出应用及未应用丙种球蛋白组在平均热退时间(小时)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00 mg/(kg.d)×5天与1g/(kg.d)×1天组比较平均热退时间时间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 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应结合辅助检查如血常规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增高,血红蛋白(HB)降低,血沉(EST)加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蛋白电泳α2增高,以助早期诊断。疑为川崎病的患儿应尽早做心脏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UCG)如有冠状动脉扩张即使达不到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也建议及早应用IVIG以预防和减轻冠状动脉病损。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早期适当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改善预后。同时要加强对本病的随访,观察冠状动脉病损的远期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25.4
本文编号:2741833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2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香梅,陈铭珍,许逢明,黄宇戈;川崎病患儿CD_(62p)、CD_(63)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2期
2 孙平莲,李亚蕊,刘政;抗心磷脂抗体在小儿川崎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实践;2004年07期
3 杜军保,张清友;川崎病治疗的若干新观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4 束晓梅,杨平,周华;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与川崎病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5 刘东海,王秀英,许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的相关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6 杨世伟,王大为,秦玉明,王凤鸣,李军,胡正,张兰芳;人血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7 张雅媛,鲍华英,张兰芳,施圣云,叶宁,钱小青,胡正;川崎病患儿CD4~+T淋巴细胞表面CD_(40)L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11期
8 廖静;田杰;白永虹;吕铁伟;刘晓燕;钟家蓉;钱永如;陈沅;;不完全川崎病136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11期
9 葛伟;孙若鹏;;川崎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21期
10 李万镇;加强对川崎病诊治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741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418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