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血浆内皮微粒水平变化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13:08
【摘要】: 目的 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是内皮细胞在激活或凋亡状态下所释放的微小囊泡状物质。近年来研究显示其在炎症,凝血和血管功能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作用,内皮微粒的测定被认为是评价内皮损伤的新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浆内皮微粒水平的变化,确定内皮微粒水平变化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探讨该方法在早期诊断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价值。 方法 30例川崎病患儿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24例完全型KD患儿,6例不完全型KD患儿,并按病程依次分为急性期(起病至IVIG治疗前,病程的第1~11天),亚急性期(IVIG治疗后,体温正常,病程的第11~21天),恢复期(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病程的第21~60天)。根据超声心动图将川崎病组又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6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24例);分别以10例发热伴有皮疹的患儿及10例健康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CD31~+/CD42b~-内皮微粒水平。 结果 KD患儿急性期血浆EMP水平为8.18±2.29%,亚急性期为5.93±1.05%,恢复期为2.77±0.85%。发热对照组患儿血浆EMP水平为3.66±1.16%,正常对照组患儿血浆EMP水平为1.34±0.38%。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内皮微粒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亚急性期血浆内皮微粒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发热对照组血浆内皮微粒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恢复期血浆内皮微粒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期与亚急性期血浆内皮微粒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川崎病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浆EMP水平分别与发热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浆内皮微粒水平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内皮微粒水平升高明显,而在恢复期下降至健康儿童水平。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组内皮微粒水平高于无损伤组内皮微粒水平,血浆内皮微粒的检测分析为KD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发现冠状动脉损伤提供一种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25.4
【图文】:

流式,川崎病,急性期,患儿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ol)(见图1)。恢复期血浆EM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羚0.05)。(见表l)图1一 AKD组图1一B正常对照组 11111333...0·76和 和扩 扩 ...、…’ ’ ’… … .....几山尸的00}}}’__, _}}}333卜卜珊 珊几,:·‘ ‘犷犷之涟粗 粗 粗几山的尸00CD42bF汗C以父 ZbFITCEMP%(l区) 6.38%0.76%图1,图1一A为急性期川崎病患儿 CD31+/CD42b一EMP水平的流式图,图1一B为健康儿童 CD31+/CD42b一EMP水平的流式图。l区中的点表示CD31十而CD42b’的内皮微粒,经CellQuest软件可自动分析出l区中 Cn31+/Co42b一EMP所占的百分含量。图1一Al区中EMP的百分含量为6.38%,图1·Bl区中EMP的百分含量为0.76%。2、KD患儿血浆EMP水平与发热对照组比较川崎病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浆EMP水平分别与发热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表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岳林,黄丽影,朱妙凤;川崎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一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年01期

2 董美玲;45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1998年06期

3 陶玉,徐酉华;川崎病120例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01年04期

4 庄建新,于永慧,韩秀珍,韩波;川崎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年09期

5 陈

本文编号:2742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42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f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