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Lymphnode Syndrome,MCLS),是小儿时期的一种急性发热性血管炎,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虽然及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可以缩短病程和减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Lesions,CAL)的发生率,仍约有10%的病人对注射IVIG没有反应,而这些病人有很高的CAL发生率。在许多国家KD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也是成人CAL的病因之一。CAL的发生原因和机制至今未明,并且尚无早期判断IVIG耐药(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non-responder,IVIG-NR)和CAL的实验室指标。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及S100A12蛋白作为血管病变和炎症调节的指标,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为了明确CECs和其表面S100A12蛋白与KD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单克隆抗体与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结合的手段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KD病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与单个核细胞比值(Ratio of CECs to mono-nuclear cells,CECs/MNC)、循环内皮细胞上S100A12蛋白阳性率(Positive rate of S100A12 on CECs,CECs-S100A12/CECs)及循环内皮细胞上S100A12蛋白荧光强度(Flourescentintensity of S100A12 on CECs,FI-S100A12-CECs),探讨川崎病CAL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为KD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1、病例与分组: 1.1急性期川崎病组(Acute stage of Kawasaki Disease,A-KD)55人,男29例,女26例;年龄3~128月,平均34.00±25.80月,确诊后给予大剂量IVIG及阿斯匹林治疗。IVIG剂量:1g/kg/d,连续2天(起病10天内使用),其中IVIG-NR 5例,伴CAL者9例。 1.2亚急性期川崎病组(Subacute stage of Kawasaki Disease,SA-KD)29人,男18例,女11例;年龄6-128月,平均35.55±31.99月,其中IVIG-NR者6例,伴CAL者9例。 1.3恢复期川崎病组(Convalescent stage of Kawasaki Disease,C-KD)14人,男8例,女6例;年龄7-72月,平均33.29±23.62月,其中IVIG-NR者5例,伴CAL者6例。 1.4正常对照组(Control)26人,均来自我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儿童,其中男13例,女13例;年龄4-85月,平均23.92±19.87月。 2、FCM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与FCM结合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KD患者外周血CECs/MNC、CECs-S100A12/CECs和FI-S100A12-CECs。 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资料组内行One-WayANOVE分析,组间行LSD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均值士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2.5-97.5)%表示。 【结果】 1、KD外周血CECs/MNC、CECs-S100A12/CECs和FI-S100A12-CECs的变化: A-KD患者外周血CECs/MNC、CECs-S100A12/CECs和FI-S100A12-CECs均明显升高,分别为0.39(0.04-11.10)%、67.58±24.45%、214.00(9.99-2511.8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24(0.05-1.10)%、39.35±19.58%、23.26(12.07-237.30);两组比较P值均0,05。 应用WIG后SA-KD患者外周血CECs/MNC、CECs-S100A12/CECs和FI-S100A12-CECs分别为0.16(0.01-1.00)%、65.99±22.40%、246.00(17.40-2613.00),与应用IVIG前A-KD比较,CECs/MNC明显下降(P=0.001)。 C-KD患者CECs/MNC则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0.24(0.06-1.70)%。但无论在SA-KD,还是在C-KD,CECs-S100A12/CECs和FI-S100A12-CECs仍保持较高水平。 2、IVIG-NR与IVIG敏感(IVIG responder,IVIG-R)KD患者外周血CECs/MNC、CECs-S100A12/CECs和FI-S100A12-CECs的变化: IVIG-NR-A-KD组外周血CECs/MNC、CECs-S100A12/CECs和FI-S100A12-CECs分别为0.38(0.13-6.25)%、69.34±26.81%、110.40(23.39-1622.00)。IVIG-R-A-KD组分别为0.40(0.04-11.48)%、67.41±24.49%、228.15(9.88-2669.9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 IVIG-R-SA-KD外周血CECs/MNC为0.1 5(0.01-1.00)%,与IVIG-R-A-KD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IVIG-NR-SA-KD外周血CECs/MNC为0.29(0.11-0.65)%,与IVIG-NR-A-KD比较无明显下降。 3、KD合并冠脉病变(KD-CAL)及冠脉正常组(KD-No-CAL)外周血CECs/MNC、CECs-S100A12/CECs和FI-S100A12-CECs的变化: A-KD-CAL组外周血CECs/MNC、CECs-S100A12/CECs和FI-S100A12-CECs分别为0.36(0.07-0.70)%、62.50±26.37%、119.00(9.25-3105.00)。A-KD-No-CAL组分别为0.50(0.03-11.79)%、68.58±24.24%、264.50(10.76-1604.6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 SA-KD-No-CAL组外周血CECs/MNC为0.1 5(0.01-1.00)%,与A-KD-No-CAL比较下降明显(P0.01)。SA-KD-CAL组外周血CECs/MNC为0.21(0.08-0.83)%,与A-KD-CAL比较无明显下降。 【结论】 1.A-KD患者外周血CECs/MNC明显升高,提示A-KD患者血管内皮受炎症因子攻击,其血管内皮细胞脱落明显增加;在SA-KD CECs/MNC不下降或下降缓慢可作为IVIG-NR-KD及KD-CAL的指标之一。 2.与A-KD相比,IVIG治疗后的SA-KD及C-KD,外周血CECs/MNC明显降低,提示WIG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对血管内皮的攻击,减少血管内皮细胞脱落起到治疗和预防CAL的作用。 3.外周血CECs-S100A12/CECs和FI-S100A12-CECs可作为A-KD临床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4.C-KD时CECs/MNC再度升高,高度提示KD-CAL可能。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25.4
【图文】: 图SA一KD外周血CECslMNC、CECs一S100A12/CECs和Fl一S100A12一CECs的测定
正常对照红吵卜周血eEes乃dNC、CECs一sl00A12lCECs和n一sl00A12一CECs的测定
SA一KD外周血CECslMNC、CECs一SlooA12/CECs和Fl一S100A12一CECs的测定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滢;吴柱国;;川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李常兴,张锡宝,吴志华;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在皮肤科临床的应用及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3 余德厚;何勤;蒋燕萍;陆洪光;汪宇;张敏;;单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皮肌炎2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9年12期
4 王娟;朱红枫;;血管生长因子及内皮抑素与川崎病的关系[J];西南军医;2012年02期
5 汪芸;李尔珍;伏瑾;王伟;崔小岱;王俐;郭行平;;川崎病患儿血清白介素6水平及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7年12期
6 宋元华;何敏华;;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年01期
7 雍康;张传师;杨庆稳;姚学萍;曹随忠;;钙结合蛋白S100A12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08期
8 卢巧,邹峥,邹大卫;核因子-κB与川崎病[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8期
9 葛伟;孙若鹏;;川崎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21期
10 刘薇;;川崎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海燕;小剂量雌激素对癫痫大鼠行为学、海马神经元损伤及炎症相关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月宁;S100P在人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黄新辉;巨大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近期复发转移的临床与相关蛋白组学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雍康;奶牛S100A12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抗菌活性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2 范秋红;MRP-8/MRP-14、CD11b及MMP-9在川崎病中表达变化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牛素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与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卢巧;川崎病PBMCs核因子-κB的活化及白细胞介素-8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5 朱华;阿司匹林对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条件下的核因子-κB活化和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7年
6 赵凤兰;黄芪注射液对急性期川崎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转录因子表达干预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童敏;川崎病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功能及S100蛋白表达的变化[D];复旦大学;2008年
8 周雷;几种奶牛乳房炎相关基因在白细胞内的表达及克隆表达[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9 翟彩红;NF-kB在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08年
10 张业;川崎病患儿循环内皮细胞及其表面RAGE表达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751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5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