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安全性研究和初步疗效评价

发布时间:2020-07-27 18:27
【摘要】:围生期窒息导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特效治疗,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但是亚低温用于新生儿的临床治疗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把32例有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新生儿分为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多指标监测并随访,通过临床观察和对比分析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监测和随访结果,探讨全身性亚低温治疗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安全性和神经保护作用,为全身性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客观依据,并可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对象和方法 2002年8月—2003年10月本院NICU收治的符合以下标准的窒息新生儿32例:(1) 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2) 有下列情况之一:①生后Apgar评分1min<3分,5min<5分;②由于呼吸窘迫而使用人工辅助呼吸的时间>3min;③脐静脉血或生后60min内动脉血标本pHi≤7.1;④生后6h内有脑病的临床表现:(3)无严重的先天性异常或出血、感染等合并症。符合以上标准的窒息儿随 郑州大学2以鸿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丈全舟亚低滋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扭伤的安全性 研究和初步疗效评价(摘要娜分) 机分为全身性亚低温治疗组(16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6例),亚低温治疗组 要求家属知情并签知情同意书。亚低温治疗组患儿于生后12h内给予全身低温治 疗,保持肛温在33℃一34℃,持续72h,其他治疗措施亚低温治疗组同对照组完 全相同。两组患儿的常规治疗均按照1999年10月大连第五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 议上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进行。两组患儿均在NICU由专 人负责进行监护治疗,监护指标包括神志反应、心率、血压、呼吸、肛温、经皮 血氧饱和度、皮肤硬肿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 凝血分析、血小板、肾功能(Bun+Cr)和肝功能(ALT+AST)、出生24h一48h 血和脑脊液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一100蛋白。临床随访指标包括:生 后7d、14d、 28d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生后7天、1个月脑 Cl,检查,生后3个月、6个月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 (Children、5 Development eenter of China,enee)编制的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进 行评估,CDCC量表分智力量表和运动量表两部分,智力量表的结果以智力发育 指数(Mental Devel叩mental玩dex,MDx)来表示,运动量表的结果用心理运动 发育指数(Psyeho一moter Devel叩mental Index,PDI)表示。 结果 1生命体征的变化 (1)亚低温治疗组患儿心率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随温度的下降逐渐减慢,当 肛温稳定在33.5℃左右时心率平均下降30次/min,与亚低温治疗前、对照组相比 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亚低温治疗结束后,随体温的恢复,心率逐渐恢 复正常.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心律不齐、严重心动过缓等合并症状。(2)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患儿呼吸平稳,未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现象,呼 吸频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3)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患儿血压平 稳,未见明显异常,亚低温治疗结束后,随体温恢复虽血压有轻度下降,但与对 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别。 2凝血功能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儿均有凝血酶原时间(P乃、凝血酶时间(竹)轻度延长,经支 持与对证治疗后两组患儿PT、TI’好转,治疗96h时两组患儿PT、竹在正常范 围,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PT、竹相 郑州大学2以”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全身亚低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顿伤的安全性 _一—一一.纽塞全匆步疗越评份!.肺舍熬众王......……~_… 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血小板计数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无 统计学差异。 3血糖及电解质的变化 (1)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血糖降低,经对症治疗后血糖恢复到 正常水平,两组患儿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儿的血糖 在治疗前、中、后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两组患儿在治疗前血钠和血钙有 轻度降低,经对症与支持治疗,在72h、96h后维持在正常水平,亚低温治疗组 血钠、血钙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血钠、钙 在治疗前、中、后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患儿血钾正常,亚低温治疗组在 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低血钾,但对照组也有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低血 钾,经对症治疗后低血钾很快纠正,没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两组患儿的血钾在 治疗前、中、后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4血气分析 两组患儿在出生后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度,给予支持及对症治疗后, 代谢性酸中度逐渐纠正,在治疗后72h、96h时两组患儿血气均在正常范围,与 治疗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别(P0 .05)。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在各时间点相比均无 统计学差别。 5肝、肾功能检查 出生时两组患儿因窒息而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722.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红彬;刘君;董瑞国;;亚低温对缺氧/复氧条件下星型胶质细胞AQP4表达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8期

2 黄杰;李丽茹;赵瑞波;;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Survivin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6期

3 张隽;祝平;王连坤;侯丹慧;王莹;王昆祥;;亚低温可促进脑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32期

4 侯丹;余丹;;Caffeinol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5 梁成;晏红;施鑫鹤;葛朝明;蔡洪斌;刘志艳;;缺血再灌注期实施亚低温与再建血运治疗时间窗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8期

6 韦梅;王微微;杭太香;王慧娟;;心肺脑复苏1例的成功救治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25期

7 卢年芳;郑瑞强;林华;陈齐红;於江泉;邵俊;;小儿超量地芬尼多中毒抢救成功一例[J];江苏医药;2011年14期

8 陈静;;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呼吸衰竭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9期

9 李肖亮;单爱军;杜波;钟贤良;梁建;;急危重症患者继发性脑损伤救治中脑保护的研究进展[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年01期

10 欧阳方;欧阳存;;治愈极重症病毒性脑膜脑炎1例[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庆娅;王莹;冯一;陶晔璇;费延文;蔡威;;473例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的评价[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白永芳;;关注新生儿行为能力使新生儿护理人性化[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张清君;张华;苟丽;;新生儿胃肠道疾病围手术期监护[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董萍;;消化道畸形新生儿的围手术期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隋晓燕;刘静;邵岩;;鼻塞CPAP治疗新生儿Ⅰ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文霞;蒋红梅;;婴儿抚触在新生儿筛查足跟血采集中的应用[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王子才;唐彩虹;盛晓慰;;两对挛生脑性瘫痪儿的临床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八届小儿脑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戴伏英;范淑兰;岳晓燕;成要平;邢玉梅;;太原市重工业区新生儿血铅水平与神经行为发育的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小菊;;新生儿室息复苏与护理[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刘晓姝;;新生儿术后低体温的观察与与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敏;怎么给新生儿喂药[N];大众卫生报;2005年

2 记者 苏桂秋;每年30万元保驾新生儿[N];大连日报;2005年

3 洪玉;新生儿哪些疾病会影响智力[N];民族医药报;2004年

4 吕 斌;怎样给新生儿喂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王小衡;新生儿患病的信号[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谢明霞;生儿育女谁做主[N];健康报;2003年

7 记者 何云江;昆明认亲会:当场找回亲生儿[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袁俊荣;新生儿不治自愈的症状[N];保健时报;2005年

9 翟旺;新生儿护理误区[N];保健时报;2005年

10 董映璧;生一个太空宝宝吧![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渊峰;亚低温对癫痫持续状态脑损伤神经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张世林;亚低温再灌注肾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3 于立君;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能量代谢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3年

4 曹蕾;发育肺炎症损伤和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荆珏华;亚低温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王来栓;亚低温、石杉碱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复旦大学;2003年

7 程国强;选择性头部降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血流和脑氧和代谢的变化[D];复旦大学;2003年

8 徐亚林;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亚低温对大鼠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保护作用[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9 胡勇;别嘌呤醇和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康伟民;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脑损伤和亚低温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同川;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安全性研究和初步疗效评价[D];郑州大学;2004年

2 杨家斐;亚低温预处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3 张亚峰;亚低温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孙毅明;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HSP70及Bcl-X_L与Bcl-Xs蛋白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3年

5 盛西陵;低水平铅暴露对新生儿及婴儿的影响[D];江西医学院;2001年

6 李明霞;维汉孕妇和新生儿脐血铅相关因素分析及铅对新生儿发育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7 曾而明;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葡萄糖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D];汕头大学;2002年

8 林毅;亚低温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及NF-κB、P-selectin、ICAM-1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9 张晓红;诊断级超声辐照妊娠中晚期孕妇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10 毛晓健;新生儿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指纹图谱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72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72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f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