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分0~18月龄婴幼儿粪钙卫蛋白水平变化研究目的:了解0~18月龄婴幼儿粪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on,FC)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体格生长的相关性。方法:在上海市招募0~18月龄的婴幼儿,收集粪便样本,测量体格生长指标,同时以问卷方式获得婴幼儿喂养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FC含量。分析上海市不同年龄婴幼儿FC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合云南农村6~18月龄婴幼儿FC水平,分析婴幼儿FC水平与其体格生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检测了373例上海市婴幼儿的FC水平,其中0~2天的新生儿85例,胎粪FC水平中位数为166.9(范围:15.5~1488.9)μg/g,1~18月龄婴幼儿288例,其FC水平中位数为174.3(范围:6.0~1097.7)μg/g。妊娠期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其胎粪FC水平中位数为195.93(范围34.7~1488.9)μg/g,高于无妊娠期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中位数127.92(范围:15.5~523.2)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6,P=0.033);新生儿胎粪FC水平与出生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3,r=-0.269);不同性别、分娩方式及胎龄对新生儿胎粪FC水平无影响。在1~18月龄婴幼儿中,1~3月龄75例、3~6月龄61例、6~9月龄51例、9~12月龄51例、13~18月龄50例,FC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375.2(范围:51.8~1097.7)μg/g、217.9(范围:47.0~895.4)μg/g、127.7(范围:10~557.2)μg/g、96.1(范围:10~545.4)μg/g、104.2(范围:6.0~937.5)μg/g;FC水平随月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9.944,P0.001)。在1~6月龄婴儿中,母乳喂养54例、配方奶喂养51例,混合喂养31例,其FC中位数分别为377.0(范围:35.3~936.7)μg/g、232.8(范围:36.8~895.4)μg/g、154.5(范围:51.8~1033.2)μg/g,母乳喂养婴儿的FC水平明显高于配方奶或混合喂养婴儿(P0.01)。在上海市1~18月龄婴幼儿中,其FC水平与按年龄体重Z评分(Weight-for-age Z-score,WAZ)(r=-0.243,P0.001)、按身长体重Z评分(Weight-for-length Z-score,WLZ)(r=-0.287,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其按年龄身长Z评分(Length-for-age Z-score,LAZ)无相关。533例云南农村6~18月龄婴幼儿的FC水平中位数为362.5(范围:2.7~1478.0)μg/g,明显高于上海市婴幼儿中位数114.9(范围:6.0~937.5)μg/g。云南农村6~18月龄婴幼儿的FC水平与其LAZ呈负相关(r=-0.274,P0.001)。结论:上海市区婴幼儿的FC水平在1~18月龄期间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没有性别差异。新生儿胎粪FC水平、1~6月龄婴儿FC水平可能分别受到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母乳喂养等因素的影响。上海市新生儿胎粪FC水平与出生体重负相关,1~18月龄婴儿的FC水平与其WAZ、WLZ负相关。而云南农村6~18月龄婴幼儿FC水平显著高于上海市同龄婴幼儿,FC水平与LAZ呈显著负相关。第二部分轻度肠道炎症影响生长机制的初探目的:利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phonic acid,TNBS)灌肠建立大鼠轻度肠炎动物模型,初步探讨轻度肠炎影响机体体格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先对3周龄大鼠行不同浓度的TNBS灌肠,TNBS浓度分别为2.5%、5%TNBS,100μl/幼鼠,取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评分,确定制备轻度肠炎模型的TNBS浓度为2.5%。随后,将24只3周龄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轻度肠炎组及配对组。正常对照组及肠炎组自由进食,配对组进食量同肠炎组,肠炎组以2.5%TNBS灌肠,三组大鼠每天进行体格生长测量及记录24小时进食量。在灌肠后7天,处死三组大鼠。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水平,血浆、肝脏组织、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以及血浆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在灌肠后第2天直至第7天,对照组、肠炎组和配对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2~21.41,P均0.05);配对组的体重增长均为最少,其次为肠炎组,对照组为最多。灌肠后第5天和第6天,对照组、肠炎组和配对组三组间身长增长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H=9.04、8.05,P均0.05);肠炎组身长增长最少,其次为配对组,对照组身长增加最多。灌肠后第7天,对照组、肠炎组和配对组三组之间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三组间肝组织、血浆、粪便钙卫蛋白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0~1.79,P均0.05);三组间血浆GH及IGF-1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肠炎组的血浆GH及IGF-1水平有降低的趋势。结论:本次预实验结果显示,轻度肠道炎症影响机体体重及身长的增长,尤其是身长的增长,可能与血浆GH及IGF-1降低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25.7
【图文】:
5图 1 身长的测量Figure 1 Measure recumbent length量具体步骤如下:对象身长测量采用标准婴儿量床(seca,德国,精人完成,助手脱去婴幼儿帽子、发卡、鞋子和袜子者检查测量板是否滑动自如;幼儿仰卧在测量床上,助手在婴儿头部正后方固定,让婴儿的头抵住头板,使婴儿眼角到耳孔的连线者握住婴儿的两个膝盖或胫骨并确保下肢完全伸直

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 FC 水平(中位数 127.92μg/g),差异有统136,P=0.033),见表 12。 妊娠期糖尿病与非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胎粪 FC 水平之间新生儿胎粪 FC 水平与出生体重及出生胎龄的相关性儿胎粪 FC 水平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3,娠FC 中位数(μg/g)P25-P75(μg/g)P5-P95(μg/g)FC 范围(μg/g)Z 值195.93 116.7~306.7 38.5~1273.7 34.7~1488.9-2.13127.92 64.7~255.2 19.2~491.3 15.5~523.2

FC 中位数(μg/g) FC 范围(μg/g) Z 值 P 166.9 15.5~1488.9 375.2 51.8~1097.7 -5.307#<0. 217.9 47.0~895.4 -2.420* 0.0 FC 水平与 1~3 月龄婴儿比较,*新生儿胎粪 FC 水平与 1~6 月龄婴儿中,75 例 1~3 月龄婴儿 FC 水平中位数 375.μg/g 显著高于 61 例 3~6 月婴儿 FC 水平中位数 217.9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5,P<0.001),见表 16表 16 1~6 月龄婴儿各组间的 FC 水平比较FC中位数(μg/g) FC 范围(μg/g) Z 值 ) 375.2 51.8~1097.7-3.765 <) 217.9 47.0~89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先;李慈英;黄剑迎;;依据病变部位对肠道炎症病人实施保留灌肠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4期
2 吴清明;;粪便中α-肿瘤坏死因子作为肠道炎症的标志[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2年04期
3 马静秋;盛晓阳;;肠道炎症阻滞儿童体格生长的免疫和内分泌机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9期
4 育巍;;治疗肠道炎症的几种新药[J];国外医学情报;1987年06期
5 申立山;;肠道炎症患者末梢血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能力[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8年03期
6 田徐露;王勇峰;陈胜良;莫剑忠;陈尉华;曹芝君;;肠道炎症诱导的内脏和躯体痛觉过敏[J];胃肠病学;2012年07期
7 韩天权;;粪α肿瘤坏死因子作为肠道炎症的标记[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2年03期
8 ;肿瘤坏死因子通过诱导局部糖皮质激素合成抑制急性肠道炎症[J];微生物与感染;2010年02期
9 赵秀勤;;CTC在IBD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10 谭强;肠道炎症性溃疡疾病20例的X线诊断[J];医学文选;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萍;葛亮;潘若浪;董伟仁;项黎新;邵建忠;;IL-16诱导肠道炎症及其分子机制[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卿国忠;杨靖;周灵芝;钟警;;小剂量胰岛素对内毒素致伤大鼠肠道炎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白枫;黎海芪;;黄褐毛忍冬总皂苷对卵清蛋白致敏小鼠肠道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肠道疾病药物有新突破[N];科技日报;2000年
2 ;大便常规检测(SR)[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锋;婴幼儿粪钙卫蛋白水平变化及肠道炎症影响生长机制的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吕超蓝;ACK1和Src与肠道炎症发生机制初探[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白爱平;益生菌抑制炎症性肠病肠道炎症反应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卜云璇;草鱼白细胞介素1β的克隆及其在肠道炎症中的功能鉴定[D];苏州大学;2015年
2 邱志兵;转基因乳酸杆菌联合5-氨基水杨酸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及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
2783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8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