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11:18
【摘要】: 目的研究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学龄前儿童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旨在观察哮喘患儿MP感染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应用Vmax 26型肺功能仪检测2002年11月~2004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和门诊就诊的6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62例健康同龄儿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同时描绘出流速—容量曲线。65例患儿均给予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其中MP-IgM阳性者为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MP组),MP-IgM阴性者为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非MP组)。并对MP组、非MP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1)MP组:TI、TE、TPTIF、TPTEF、VTI、VTE、VT、TI/TE、TPTEF/TE、TEF25、TEF10、VPTIF、VPTEF、TEF75/PTEF、TEF25/PTEF、VPTEF/VTE、MTEF/MTIE下降(P<0.01),TEF50/PTEF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TIF、PTEF、MTEF、TEF50、TEF75下降、MTIF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2)非MP组:TI、TE、TPTEF、VTI、VTE、VT、TI/TE、TPTEF/TE、TEF25、TEF10、VPTEF、TEF75/PTEF、VPTEF/VTE、MTEF/MTIF下降(P<0.01),PTEF、MTEF、TEF50、TEF50/PTEF、TEF25/PTEF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TIF、MTIF升高、TPTIF、TEF75、VPTIF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3)MP组与非MP组比较,TI下降(P<0.01),TE、TPTIF、VTI、VTE、VT、VPTEF、VPTEF/VTE下降(P<0.05),比较有显著性意义。(4)TBFV环形态:正常对照组:TBFV环近似椭圆形,流速时间曲线类似正弦曲线。非MP组:最大呼气流速降低,呼气时间相对延长,TBFV环呈矮胖形。阻塞越重,呼气的下降支斜率越大,甚至向内凹陷。MP组:由于PTEF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BFV环呼气上升支陡直、高度与正常对照组相当;呼气相的下降支斜率更大,内陷更加明显,且内陷程度与阻塞程度成正相关。 结论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肺功能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合并MP感染时差异更显著。其中TPTEF/TE、VPTEF/VE、25/PF反映气道阻力的敏感指标下降异常明显,可作为小气道阻塞严重程度的特异性判断指标。MTEF/MTIF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下降明显。阻塞愈重,比值愈低。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合并MP感染时,PTEF、MTEF没有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TEF、MTEF的这种改变,结合TPTIF、VPTIF的降低可为及早明确MP感染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抗MP治疗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72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燕;;夏季小心“冷哮喘”[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2 张忠浩;侯安存;辛德莉;韩伟娟;;肺炎支原体肺炎91例的诊疗与随访[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6期

3 陈侃侃;;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hs-CRP、IL-6和IL-8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年03期

4 夏兵;;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16期

5 段玉军;;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用药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6 曹菊英;李虎;张晓燕;;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肺炎支原体肺炎97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3期

7 宋晓予;;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8期

8 杨丽;李玉娟;;C-反应蛋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探讨[J];中外医疗;2011年24期

9 史玉艳;翟雪玲;;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52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11年06期

10 钟馨;;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2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尼娃尔·卡得尔;哈木格提·吾甫尔;;维吾尔医外治法对哮喘患者免疫、内分泌功能的影响[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C];2007年

2 李立新;原晓风;;理气除痰论治哮喘札记[A];全国第26届中医儿科学术会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立新;;简述哮喘活血化瘀[A];全国第26届中医儿科学术会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谢华;;当哮喘患者遭遇手术时,如何防治哮喘发作?[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方雪娟;江逊;汪定成;;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的调查分析与对策[A];西北五省(区)第六届儿科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马迪;;止哮汤治疗哮喘420例[A];全国第26届中医儿科学术会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泽勇;廖若敏;缪长虹;范益明;金贵元;徐莹华;王静;张细学;梁婧;黄倩洁;;口服甲泼尼龙预防围手术期患者哮喘发作的疗效观察[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8 赵晓燕;郭新薇;高瑞娟;;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第十二次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国梁;;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孟清;罗银河;陈锡军;朱晔;刘克丽;莫非钧;舒兰;;咳喘宁治疗病毒诱发哮喘及对患儿Th亚群的调节作用[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涛;哮喘发作病人背不得[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江海;治哮喘发作方[N];民族医药报;2003年

3 许锦东;哮喘发作时莫忘补水[N];民族医药报;2004年

4 杨国秀;预防哮喘发作的生活注意事项[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江春;易误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海涛;哮喘发作病人不能背[N];中国老年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朱晓京 胡晓震 见习记者 祁新;预防哮喘发作,家庭防治很重要[N];沈阳日报;2009年

8 祝建材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 李芳;哮喘发作切莫背[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通讯员 郭樝;寒冬谨防哮喘发作[N];家庭医生报;2009年

10 许锦东;哮喘发作时莫忘补水[N];民族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文军;穴位敷贴干预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机制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刘崇海;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与肺部免疫状态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3 潘丰满;止哮平喘方对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4 李善玉;支气管哮喘大鼠淋巴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龙飞;烟曲霉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何云;T细胞水平干预防治哮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7 陆小霞;Tim-3对Th1/Th2细胞平衡的调控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夏虎;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哮喘加重中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陈艳;重组CTLA4Ig和CCR7诱导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治疗哮喘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10 冯俊涛;白血病抑制因子通过STAT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上调气道上皮细胞中NK-1R表达[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念;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肺功能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温真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对照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李金艳;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彭力;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慧;住院患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因素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2年

6 厉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β防御素3蛋白水平的变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陶孝芬;2007~2009年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调查[D];浙江大学;2010年

8 程立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爱丽;肺炎支原体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地位[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宋星宇;TNF-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中的表达及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9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89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0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