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20例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患者临床与免疫学研究及全血检测XIAP蛋白方法建立

发布时间:2020-08-11 19:02
【摘要】:第一部分20例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患者临床与免疫学研究目的:分析13例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一型(XLP-1,又称SAP deficiency)患者与7例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二型(XLP-2,又称XIAP deficiency)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因突变与免疫学特点,并对XLP-1和XLP-2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工作中能尽快鉴别诊断、及时诊治提供依据,提高对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且被基因确诊的13例XLP-1患者及7例确诊为XLP-2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总结临床资料,评估XLP两型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基因突变特点并进行一代测序验证;免疫印迹法或流式细胞术检测SAP、XIAP蛋白表达;免疫学相关检查评估免疫学功能。结果:(1)20例XLP患者中包括13例XLP-1患者和7例XLP-2患者,均为男性。XLP-1患者和XLP-2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05岁(0.08-12岁)和3.02岁(0.04 5.33岁),平均诊断年龄分别为7.86岁(1.33 19.0岁)和3.65岁(1.0-5.5岁)。(2)发热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13例XLP-1患者中有4例(30.8%)发生HLH,而在XLP-2中HLH发生率为3/7(42.9%),EB病毒感染发生率在XLP-1患者和XLP-2患者中分别为76.9%和28.6%,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6.9%和14.3%。2例XLP-1患者发生淋巴瘤,而7例XLP-2患者均未发生淋巴瘤。7例XLP-2患者均无炎症性肠病表现。7例XLP-2患者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HLH,1例患者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而具有同一位点突变的3例患者表现各异,1例尚无临床表现,1例表现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例反复白细胞升高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3)13例XLP-1患者有7种已报道的不同类型的SH2D1A突变,其中p.R55X是热点突变;7例XLP-2患者中有5种不同类型的XIAP突变,包括3种新发突变:c.224AG,c.951GA,del Exon 4。(4)9例XLP-1患者进行SAP蛋白检测提示其表达均有显著下降;6例XLP-2患者进行XIAP蛋白检测,其中5例患者XIAP蛋白表达减少,1例XIAP蛋白表达正常。(5)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提示7例以持续性丙种球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XLP-1患者记忆B细胞显著降低,而5例XLP-2患者中,以HLH为主要表现的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各B细胞亚群均明显减少、NK细胞降低、以CD8~+T细胞为主的T细胞显著升高;2例患者总B细胞百分比未降低,但记忆B细胞与浆母B细胞降低;另外1例患者各淋巴细胞亚群未见异常。(6)13例XLP-1患者共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急性脏器出血,1例死于淋巴瘤;6例患者未接受规律IVIG治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肺实变;2例接受规律IVIG治疗患者情况良好,其中1例已行异基因HSCT治疗且术后恢复好,1例等待HSCT治疗中。7例XLP-2患者中,1例患者死于肺出血,1例已行HSCT治疗,术后出现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但目前恢复好,其余患者均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本研究首次总结中国XLP-2患者的临床表现、基因突变、免疫学特点,并对XLP-1和XLP-2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HLH引起的急性脏器出血是引起两型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7例XLP-2患者均无肠炎表现,但仍应警惕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早期诊断并进行规律丙种球蛋白治疗,能显著降低XLP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HSCT是目前唯一根治手段。第二部分全血检测XIAP蛋白方法建立目的:以微量全血为样本,快速、准确地检测X-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并应用于XIAP缺陷综合征(又称XLP-2)患者进行蛋白质水平的快速筛查,同时降低混杂流式荧光信号,使得后续检测具备更高的特异性,结果更准确。方法:采集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肝素钠(Heparin sodium)或者肝素锂(Heparin lithium)抗凝静脉全血300μl,用红细胞裂解液裂解红细胞后采用与抗人XIAP蛋白抗体同源种属的血清全Ig G抗体封闭待测样本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并设置同型抗体对照组,进行抗人XIAP蛋白一抗抗体与相应二抗抗体孵育后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XIAP蛋白表达检测。采用本方法检测正常志愿者静脉全血XIAP蛋白并应用于一例已基因确诊的XIAP缺陷综合征患者中。结果:微量全血检测XIAP蛋白方法建立成功,对于正常志愿者或XIAP缺陷综合征患者,采用全血或采用PBMCs样本检测XIAP蛋白结果均可靠。结论:本研究方法采用全血裂解红细胞后进行XIAP蛋白检测,整个检测过程采样量小,对患者创伤小,避免了采用单个核细胞检测的高耗时和流程的繁琐。同时,由于消除了抗体非特异性结合的情形而使检测结果具备较高的准确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25.5
【图文】:

基因序列分析,母亲,患者,学位论文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8图1-1 XLP-2患者及其母亲XIAP基因序列分析Figure 1-1 XIAP sequencing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XLP-2 and their mothers表1-6 13例XLP-1患者基因突变分析Table 1-6 Genetic features of 13 patients with XLP-1Patient Gene Exon/intron cDNA Protein Mutation typeP1 SH2D1A Exon 2 c.163C>T p. R55X NonsenseP2 SH2D1A Exon 2 c.163C>T p. R55X NonsenseP3.1 SH2D1A Exon 2 c.164G>T p. R55L MissenseP3

患者,蛋白表达,蛋白


其中 5 例患者(P12、P13、P14.1、P15 和 P16)的 XIAP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患者 P11 的 XIAP 蛋白无降低。图1-4 XLP-1患者SAP蛋白表达Figure 1-4 Expression of SAP in patients with XLP-1XIAP/BIRC4 geneXIAP N-terATGTAAC-ter1 497BIR1 BIR2 BIR3UBA RINGExon 1 2 3 4 Exon 5 Exon 6962C>G(A321G)224A>G(Y75C)P12* 1100A>G(D367G)P13951G>A(W317X)P15*Del.Exon4P16*26 93 163 230 265 330 446 485

蛋白表达,患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1图1-5 XLP-2患者XIAP蛋白表达Figure 1-5 Expression of XIAPin patients with XLP-22.5 XLP-1患者免疫学表型分析为了评估伴持续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 XLP-1 患者的免疫学特性,进行 B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如表 5 所示,在 7 例 XLP-1 伴持续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中,B 细胞总数与健康对照相比无差异,但记忆 B 细胞数量显著降低。此外,7 例患者中有 4 名患者的浆母 B 细胞数量也有所下降。(见表 1-8)表1-8持续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XLP-1患者B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分析Table 1-8 Immunological features of SAP-deficient patients with hypogammaglobulinemiaB-lymphocyte subset Ig levelPatientCD19+B(cells/μl)Na veB(cells/μl)MemoryB(cells/μl)Plasmablasts(cells/μl)TransitionalB (cells/μl)IgG(g/L)%糏gA(g/L)%糏gM(g/L)%糏gE(IU/mL)P11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健;左欣鹭;张爱东;朱振龙;;凋亡抑制蛋白基因XIAP与妇科肿瘤关系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6年10期

2 宁兆荣;李松;郭延伟;房殿吉;;XIAP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3 蒋哲;陈复辉;;XIAP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年21期

4 孙革;孟予城;陈洪杰;张占杰;李小平;刘艳荣;刘立衡;杨树森;;Ki-67、XIA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J];河北医药;2011年05期

5 陈复辉;吴晓梅;孙亚娇;;三氧化二砷联合紫杉醇对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及凋亡抑制基因XIAP表达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蒋卉男;胡荣;刘卓刚;;XIAP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的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年08期

7 夏春波;蒋常文;周思;林静;韦日明;兰羚元;;子宫颈癌组织XIAP蛋白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19期

8 王兆洪;徐锦波;陈敏远;童洪飞;叶兵;林胜璋;;大黄素通过下调XIAP的表达增强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的抑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14年23期

9 郭华英;蒙丽恒;覃丽燕;夏春波;蒋常文;刘源R

本文编号:2789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89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