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应激、一氧化氮合酶及表皮生长因子在新生鼠肠损伤中的动态变化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16:35
【摘要】:前言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的胃肠道疾病。文献首次报道新生儿NEC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尽管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及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许多小早产儿得以存活,但其发病率并未下降,据流行病学调查,国外为10%~26%,国内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死率高达10%~30%。而且,根据Bell's分级,NEC严重程度与出生体重和胎龄呈负相关,甚至有报道出生体重低于1000 g,胎龄小于28周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其病死率高达100%。 引起NEC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早产、肠道配方乳喂养、感染及肠缺氧/缺血。多种病因与不成熟的新生儿肠黏膜屏障协同作用导致屏障功能破坏,触发炎症连锁反应,引起NEC。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凝固性或缺血性坏死,严重者出现肠透壁现象。 迄今为止尽管已做了大量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但该病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因此,NEC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全世界新生儿专家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国内对该方面的研究很少。目前,国外研究人员推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能的发生机制有: (1) NEC的始发环节可能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LPS和/或TNFα协同作用触发炎症连锁反应,多型核白细胞激活后与肠黏膜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促炎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产生,炎症介质释放(补体、前列腺素和白三烯C_4等),引起血管收缩,导致缺血和继发性再灌注损伤。(2) 来源于肠上皮细胞的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的活性氧可能是肠损伤的最终途径。组织缺血促使黄嘌呤脱氢酶向黄嘌呤氧化酶转化,再灌注后活性氧生成增加,引起氧化应激性肠损伤。(3) 内源性一氧化氮是维持肠黏膜屏障和微血管完整性的重要因素。炎症因子(如PAF,LPS和TNFα等)抑制肠组织神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722.1
本文编号:2802699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722.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丽娟;氧化应激对仔猪肠细胞葡萄糖转运能力及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02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026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