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核心力量练习对青少年脊柱机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14:05

  本文关键词:核心力量练习对青少年脊柱机能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核心力量练习干预后青少年脊柱姿势、脊柱稳定性、脊柱柔韧性等脊柱机能测试指标变化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核心力量练习对青少年脊柱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某中学初二年级180名在校健康男生为本研究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90)、实验组(N=90)。以核心力量练习为干预手段,实验组进行核心力量练习,3次/周、25-30min/次,在学校体育老师指导下完成。对照组无干预措施,进行常规体育教学。实验自2014年2月24日至2014年6月14日。在核心力量练习干预前、后,分别2次运用Spinal mouse脊柱电子测量仪对受试者在直立位(Upright,U)、前屈位(Flexion,F)和负重位(Matthiass,M)等不同姿势下进行脊柱机能相关指标测试。测试结果经输入计算机软件处理,获得脊柱机能、脊柱姿势(U)、脊柱柔韧性(F-U)和脊柱稳定性(M-U)状况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后,实验组脊柱机能优良等级人数增加了16人,达总人数40%;较差和差等级人数减少了9人,占总人数的27.8%;姿势优良等级人数增加了11人,占总人数24.4%,差和较差等级人数减少了21人,占总人数44.4%;柔韧性优良等级人数增加了19人,而较差和差等级人数减少了5人;稳定性优良等级人数较实验前增加了11人,稳定性不良的人数减少23人,占总人数的23.3%,均多于对照组。2.实验后,实验组优、良等级人次由84增至141,所占百分比由23.3%提高至39.1%;差与较差等级人次由173减至105,所占百分比由48.1%降至29.2%,均大于对照组。3.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脊柱机能综合评分、姿势评分、柔韧性评分和稳定性评分均显著性提高(P㩳0.01),其中以脊柱柔韧性评分均值最高,其次为脊柱稳定性,评分最低为脊柱姿势。4.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脊柱直立位时Th1/2-Th2/3、Th8/9-Th9/10关节角度呈显著性变化(P㩳0.01、P㩳0.05);F-U(柔韧性)关节角度Th1/2-Th6/7和L1/2-L4/5关节角度增大趋势明显,其中Th1/2、Th3/4、Th4/5和L1/2-L4/5关节角度变化呈显著性差异(P㩳0.05);M-U(稳定性)关节角度Th2/3-Th6/7后曲角度和Th10/11-Th11/12前屈角度呈变小趋势,Th1/2-Th3/4关节角度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㩳0.05),整体更加符合人体脊柱生理曲线。结论:1.核心力量练习可使脊柱机能各指标优、良等级人数和综合等级人次增加、及其所占百分比提高;差与较差等级人数和综合等级人次减少、所占百分比降低。2.核心力量练习可使脊柱机能、脊柱姿势、脊柱柔韧性、脊柱稳定性的综合评分明显提高,脊柱姿势、脊柱柔韧性和脊柱稳定性明显好转。3.核心力量练习可改善脊柱机能异常,使脊柱机能趋于正常,有益于提高受试者的脊柱健康水平,是促进脊柱健康发育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青少年 核心力量练习 脊柱机能 脊柱姿势 脊柱柔韧性 脊柱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2
  • 1.1 选题依据10-12
  • 2 文献综述12-24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2.1.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2.1.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2.2 关于核心力量练习及相关内容15-17
  • 2.2.1“核心”的概念15
  • 2.2.2 核心力量的概念15-16
  • 2.2.3 核心力量练习的发展16
  • 2.2.4 核心力量练习的方法16-17
  • 2.3 脊柱的解剖、功能及运动和生长发育特点17-19
  • 2.3.1 脊柱的解剖特点17-18
  • 2.3.2 脊柱的功能及运动18-19
  • 2.3.3 脊柱的生长发育特点19
  • 2.4 青少年脊柱弯曲流行病学的研究19-20
  • 2.5 核心力量练习与青少年脊柱机能的关系20-21
  • 2.5.1 核心力量练习与脊柱姿势关系20-21
  • 2.5.2 核心力量练习与脊柱柔韧性关系21
  • 2.5.3 核心力量练习与脊柱稳定性关系21
  • 2.6 关于脊柱的测量工具概述21-24
  • 2.6.1 放射性射线测量法21-22
  • 2.6.2 莫尔云纹测量法22
  • 2.6.3 脊柱电子测量仪22-24
  • 3 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24-31
  • 3.1 实验对象24
  • 3.2 研究方法24-31
  • 3.2.1 文献资料法24
  • 3.2.2 实验法24-30
  • 3.2.2.1 运动干预方案24-26
  • 3.2.2.2 脊柱机能测试26-30
  • 3.2.2.2.1 测试工具——Spinalmouse脊柱电子测量仪26-27
  • 3.2.2.2.2 测试方法27-29
  • 3.2.2.2.3 测试指标29
  • 3.2.2.2.4 实验数据采集29
  • 3.2.2.2.5 测试过程控制29-30
  • 3.2.3 数理统计法30-31
  • 4.结果与分析31-41
  • 4.1 脊柱机能及其各指标不同测评等级人数及其百分比分析比较(表 4-1、4-2)31-33
  • 4.2 脊柱机能及其各指标综合评分分析与均值比较33-36
  • 4.3 脊椎胸腰段关节角度变化分析(表 4-5、4-6、4-7)36-41
  • 4.3.1 直立位(U)时脊柱胸腰段关节角度变化分析36-37
  • 4.3.2 脊椎胸腰段F-U(柔韧性)关节角度变化分析37-39
  • 4.3.3 脊椎胸腰段M-U(稳定性)关节角度变化分析39-41
  • 5 结论与建议41-42
  • 5.1 结论41
  • 5.2 建议41-42
  • 6 参考文献42-46
  • 7 致谢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珍武;金相奎;徐文静;;脊柱颈前屈程度与颈部运动功能关系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祝娜;;苏州市公务员脊柱机能现况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年09期

3 陈亚萍;李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年12期

4 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年09期

5 魏小芳;刘勰;姜宏斌;;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探析——科学训练方法新视域[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6 唐盛平;付桂兵;孙客;刘宝萍;韩镜明;覃均昌;;前屈试验、脊柱测量仪与Cobb角的比较[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6年07期

7 李小金;韩秀兰;成守珍;;下肢生物力学矫正联合脊柱区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曦娟;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对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武洪涛;核心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协调性影响效果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3 盖良子;高校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核心力量练习对青少年脊柱机能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0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