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一侧睾丸缺失对另侧睾丸影响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12:46
目的: (1)探讨男孩一侧睾丸缺失后对另侧睾丸的影响,即是否发生代偿性睾丸肥大(CTA),及其与致缺病因、手术年龄、术后时间等的关系。(2)探讨CTA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3)探讨CTA对第二性征发育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15年来经手术证实且术后3月以上的隐睾单睾症(包括术中未寻到睾丸和睾丸发育极差而予切除者)、因睾丸扭转及睾丸肿瘤予以睾丸切除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所剩睾丸体积测定、性激素水平检测及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其中,睾丸体积用游标卡尺测量,性激素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获得检测随访者共51例,其中隐睾单睾症22例,睾丸扭转18例,睾丸肿瘤11例。随访时年龄最小1.4岁,最大16岁,平均年龄8.9岁;睾丸缺失时间最短3月,最长13.9年,平均为6.0年。按分别代表睾丸发育相对静止期、睾丸发育启动期和睾丸发育期(~10岁, 10~12岁和12~16岁)分成三个年龄组,将随访者按随访时年龄分为三组,每组分别为32例、6例、13例。对照组:以同期测量各年龄组共150例正常男孩作为对照。 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年龄组睾丸体积测量结果显示,两组睾丸体积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长,且各年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年龄组内,实验组和对照组睾丸体积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实睾丸有明显代偿性肥大。 2.实验组不同疾病间各年龄组剩余睾丸体积测量结果显示,各疾病睾丸体积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长,且各年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各年龄组内,不同疾病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CTA与睾丸缺失的病因无关。 3.CTA与术后时间的关系。本研究按照术后时间小于6月,6月~2年,2年以上三种时段分别统计其明显代偿肥大者(肥大体积超过30%以上)例数,发现虽然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见睾丸缺失早期显著肥大者更多,且随时间增加而减少。提示睾丸肥大主要发生在睾丸缺失的早期。 4. CTA与手术年龄的关系。本研究按照睾丸发育规律将手术时年龄大小分为小于10岁、10~12岁、12岁以上三组,分别统计其明显肥大的发生比例,可见处于睾丸发育启动的10~12岁及迅速发育增长的12岁以上者代偿肥大尤为明显,且与睾丸发育处于相对静止期的小于10岁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睾丸处于启动及增长发育时期更易发生CTA。 5.各年龄组性激素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性激素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两组比较除~10岁组LH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年龄组各项检查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CTA对性激素无明显影响。 6.第二性征发育。我们观察到阴毛的出现及发育、腋毛、喉结的突起、变声、体型等未发现与正常儿童有明显差异。提示男孩一侧睾丸缺失后青春期发育并无延迟或提前趋势。 结论: (1)无论何种病因导致男孩一侧睾丸缺失均可致另侧睾丸CTA。其增大程度虽与睾丸缺失原发疾病无明显关系,但术后早期睾丸代偿增大更为明显,并随时间延长而减缓;睾丸发育启动及增长发育期睾丸缺失后另侧睾丸代偿肥大较睾丸发育处于相对静止期(10岁以前)更为明显。 (2)CTA既不影响其后睾丸的发育,也不影响其后的身体发育、性激素水平及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726.9
本文编号:2810613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72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杰;刘国华;赵海腾;;一侧睾丸扭转对对侧睾丸组织发育的影响[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07期
2 傅广波;钱立新;崔毓桂;徐宗源;宣恒报;朱佳庚;张炜;;睾丸扭转诱发抗精子抗体产生及对睾丸功能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年11期
3 王红;王海水;杨体泉;罗意革;曾甜;;隐睾患儿睾丸病理及血清性激素的改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11期
4 王宝贵,左岭,任继宽,李晓强,马乐,张伯林,潘玉芝,赵克辉,张仁,孙秀玲;隐睾症健侧睾丸代偿性肥大初步研究[J];综合临床医学;1996年01期
5 王章才,杨国胜,陆仁康;隐睾患儿手术前后血中性激素的变化[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年11期
6 丁德刚,李启忠,刘启芳;单侧隐睾患儿术后青春期性发育的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7 魏光辉;李旭良;龚以榜;林涛;何大维;;睾丸代偿性变化及对生育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7年03期
8 朱再生,吴海啸,周一波,季敬伟;睾丸扭转术后随访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年05期
9 魏光辉,李旭良,龚以榜,林涛,何大维;不同年龄睾丸受损后的代偿反应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本文编号:2810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106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