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首选多药联合治疗新诊断的婴儿痉挛临床疗效、实验室及随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11:15
   目的:观察首选多药联合治疗对新诊断婴儿痉挛的痉挛发作、动态脑电图、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及精神运动发育的影响,分析其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首选多药联合治疗婴儿痉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小儿神经、血液及康复科白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108例新诊断的婴儿痉挛患儿的病例资料,应用多药联合方案治疗,对病因、性别、起病年龄、病程、精神运动发育、24小时动态脑电图、头部影像学改变及多药联合治疗后痉挛发作控制情况、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脑电图改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门诊回访研究,对其中21例发作完全控制患儿分别于痉挛发作控制后1个月及痉挛发作控制后6个月分别监测其精神运动发育的动态变化情况。 结果: 1、108例患儿男76例,女32例,男女比例2.34:1,病程2月70例(64.8%),≥2月38例(35.2%),发病年龄最小1月,最大4岁,3月至1岁者83例,占77.2%。发作形式分为屈曲型(73例)、伸展型(18例)及混合型(17例),所占比例分别为67.6%、16.7%及15.7%。入院时84例存在精神运动发育落后(77.8%),24例精神运动发育正常(22.2%)。 2、108例婴儿痉挛患儿中症状性82例,隐源性26例。个人史异常53例,以宫内缺氧、产时窒息、先天性脑发育畸形或颅内出血为主要原因。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行头部影像学检查,头部CT 25例,头部MRI 87例,其中35例无异常,73例异常。CT异常者16例(阳性率为64.0%),其中MRI异常者57例(阳性率65.5%)。经治疗后所有临床发作未控制的10例患儿中,均存在头部影像学异常。 3、108例中90例完全控制,8例有效,10例无效,完全控制率83.3%,总有效率90.7%。起效最短1天,最长25天,2周内起效者93例。90例完全控制者中,完全控制时间最短3天,最长57天,2周以内完全控制者71例,占78.9%,两周以上控制者19例。完全控制者中症状性68例(82.9%),隐源性22例(84.6%)。 4、24小时动态脑电图包括典型高峰失律及非典型高峰失律脑电图。其中典型高峰失律48例(44.4%),60例为非典型高峰失律(55.6%)。90例完全控制患儿发作控制一周内复查动态脑电图显示:正常动态EEG 56例(62.2%),高峰失律消失、散发尖慢波32例(35.6%),仍存在高峰失律2例(2.2%),总有效率97.8%。 5、收集入院时、痉挛发作完全控制后48小时内及痉挛发作控制后1月均行血清NSE检测的35例患儿的资料行血清NSE水平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痉挛发作完全控制后48小时内血清NSE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痉挛控制后1月血清NSE水平进一步降低,P0.01。 6、随访21例发作完全控制患儿入院时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后1月内智能测定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但智测结果显示发育商值较前升高。治疗后6月与治疗前智测结果比较,各项变量P值均小于0.05,较治疗前Gesell智能测定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对可能影响痉挛发作控制及智能发育的多个因素(性别、病因、发病年龄、病程、入院时智能发育状况、脑电图、头部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显示非典型高峰失律脑电图、病程≥2个月与临床疗效存在较明确相关性。 8、门诊跟踪回访全部患儿5个月~3年,无一例死亡,痉挛发作完全控制者中7例复发,复发率为7.8%,5例症状性,2例隐源性。复发时间在完全缓解后2-23个月,其中3例应用ACTH治疗后再次缓解;1例转化成LGS,其余3例放弃治疗。21例痉挛发作完全控制行智能检查的患儿,其控制后1月内智能检测较入院时无显著性差异,发作控制后6月智测较入院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9、多药联合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血离子及肝肾功能。少数患儿出现轻度的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低血钾)、烦躁、无汗、低热、嗜睡、精神不振、高血压、腹泻等情况,均于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定期门诊随访及监测肝肾功能亦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1、多药联合治疗婴儿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及有效率均较高,症状性IS完全控制所需时间长于隐源性IS。 2、多药联合治疗婴儿痉挛脑电图改善较明显,发作控制后血清NSE水平降低,发作控制后6个月智能得到提高,有助于改善预后。 3、病程≥2个月、脑电图不典型高峰失律与痉挛发作不易控制有关。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R7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大干,蔡方成;丙戊酸诱发肝衰竭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年03期

2 束晓梅;李娟;张贵萍;冒青;;常规剂量与小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年06期

3 余巍;翟琼香;廖建湘;陈彦;;婴儿痉挛症经促皮质素治疗后的痉挛发作与脑电图改变相关性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陈国洪;;婴儿痉挛症临床下发作时血清NSE水平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2期

5 高超;吴丽;周明锦;陈国洪;陈楠;;婴儿痉挛症脑脊液与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年19期

6 梁东,张波,王晓瑜,陈银波,李海波,李春怀;大剂量静滴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痉挛症24例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1年06期

7 陈凤民,高丽,郭松伟;婴儿痉挛症83例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年05期

8 张炜华;邹丽萍;曾敏;王红梅;姬曼;;母体免疫球蛋白G对N-甲基-D-天冬氨酸诱导婴儿痉挛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对脑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表达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07期

9 黄亚玲;徐三清;刘京华;王芳琳;蔡馥丞;鲁娜;;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24期

10 彭镜;尹飞;吴蕾;柳固;吴丽文;何芳;;左乙拉西坦对促皮质素治疗失败婴儿痉挛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2814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14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