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在小儿心脏外科应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对比研究
【学位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R726.5
【文章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和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6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6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硕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建中;周红;吴新坚章;陈耀祖;;二维和多普勒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定性定位诊断的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2年04期
2 杨世虞,卢文娜,卢秀芬;小儿右房纤维瘤并房间隔缺损1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年02期
3 程蕾蕾!200032上海,舒先红!200032上海,潘翠珍!200032上海,沈学东!200032上海,施月芳!200032上海,王春生!200032上海,魏盟!200032上海,姜桢!200032上海,陈灏珠!200032上海;超声心动图和多平面经食管体元模型三维重建超声显像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闭合术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年12期
4 韩林!200433上海,张宝仁!200433上海,郝家骅!200433上海,朱家麟!200433上海,梅举!200433上海,邹良建!200433上海;老年房间隔缺损病人的手术治疗[J];上海医学;2001年01期
5 全薇,朱鲜阳,张玉威,邓东安,韩秀敏,侯传举;经导管法封堵房间隔缺损中出现少见心电图改变1例[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年02期
6 陈安清,王哲,周光华,徐德民,蒋振斌;三房心合并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和治疗[J];上海医学;2004年05期
7 孙红光,於晓平,徐俊,秦爱平;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再认识[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年03期
8 方凌云,谢明星,王新房,蒲朝霞,张跃力,王瑶,周小燕,袁莉,杨颖,黄润青;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面积及其动态变化[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年04期
9 潘同国,李涛,王作军,张家荣,谢集建;介入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疗效及随访[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陈斌,徐岩,程自平,许邦龙,朱润硕;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玲梅;房间隔缺损患者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特征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2 唐红伟;综合超声诊断技术在房间隔缺损诊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3 吕秀章;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方凌云;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动态特征机制的探讨及其右心功能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丁建东;房间隔缺损右心功能的评估及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6 杨振文;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及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李卫萍;彩色超声心动图对房/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预检指标和疗效评估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8 王洪如;家族性房间隔缺损家系调查及致病基因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靳有鹏;介入疗法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朱霆;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与在体解剖病理结构的相关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娟娟;猪房间隔缺损模型制作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2 刘永辉;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东韬;胸腔镜手术在小儿心脏外科应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对比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4 王迪;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丁超;2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患者肺动脉高压和术后不完全右心房逆向重塑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江昆;三种手术入径治疗房间隔缺损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对比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2年
7 连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在不同肺动脉收缩压下右室功能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杨蓓;全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D];昆明医学院;2004年
9 孙静;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曹昆;Amplazer经皮介入封堵与心内直视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术后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分析[D];青海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8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5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