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TM、vWF、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0-11-21 22:32
【摘要】: 目的过敏性紫癜属于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小血管炎,在血管炎的病理损害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是直接受损的靶器官,而其细胞外基质的损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其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分析其与肾损害的相关性,探寻肾损害早期预测指标。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SP患儿急性期46例、缓解期40例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M、vWF、MMP-9水平,并比较其在肾受损组及非肾受损组水平的变化。 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浆TM、vWF、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也高于缓解组(P均<0.05)。MMP-9下降较缓慢,在恢复期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伴肾受损组vWF、MMP-9高于非肾受损组(P均<0.05),在恢复期肾受损组MMP-9仍明显高于非肾受损组(P<0.05),而TM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M、vWF浓度之间成直线正相关,而TM、vWF分别与MMP-9之间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HSP急性期血浆TM、vWF、MMP-9水平明显升高,表明在HSP发病机制中存在内皮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损伤;随着病情控制,TM、vWF很快降至正常,提示TM、vWF与HSP的活动性相关;而MMP-9在恢复期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随着病情的恢复,内皮细胞损伤逐渐恢复,而细胞外基质损伤仍在继续;vWF、MMP-9在急性期的明显升高,及MMP-9在恢复期的持续升高,可能与肾损害有一定关系,vWF、MMP-9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预测肾损害的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725.5
【图文】:
图2SHP患儿各期及对照组MMP一9水平受损组与非肾受损组血浆丁M、vWF、MMP一9水平变化析不同临床表现患儿发现,肾受损组急性期血浆vWF、MMP一9高于非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4、图3。肾受损组缓解期血浆M非肾受损组(尸<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5、图4。而TM在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
2.2肾受损组与非肾受损组血浆丁M、vWF、MMP一9水平变化分析不同临床表现患儿发现,肾受损组急性期血浆vWF、MMP一9高于非肾受损组(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4、图3。肾受损组缓解期血浆MMP一9仍高于非肾受损组(尸<0.05)
图2SHP患儿各期及对照组MMP一9水平受损组与非肾受损组血浆丁M、vWF、MMP一9水平变化析不同临床表现患儿发现,肾受损组急性期血浆vWF、MMP一9高于非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4、图3。肾受损组缓解期血浆M非肾受损组(尸<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5、图4。而TM在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3699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725.5
【图文】:
图2SHP患儿各期及对照组MMP一9水平受损组与非肾受损组血浆丁M、vWF、MMP一9水平变化析不同临床表现患儿发现,肾受损组急性期血浆vWF、MMP一9高于非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4、图3。肾受损组缓解期血浆M非肾受损组(尸<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5、图4。而TM在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
2.2肾受损组与非肾受损组血浆丁M、vWF、MMP一9水平变化分析不同临床表现患儿发现,肾受损组急性期血浆vWF、MMP一9高于非肾受损组(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4、图3。肾受损组缓解期血浆MMP一9仍高于非肾受损组(尸<0.05)
图2SHP患儿各期及对照组MMP一9水平受损组与非肾受损组血浆丁M、vWF、MMP一9水平变化析不同临床表现患儿发现,肾受损组急性期血浆vWF、MMP一9高于非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4、图3。肾受损组缓解期血浆M非肾受损组(尸<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5、图4。而TM在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霞 ,赵秀珍 ,赵震霄 ,王斌 ,于宁 ,罗兵;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产生的相关性[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金海燕,任今善,李桂花;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内皮素的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3 周荣佼;王金燕;张莉;;过敏性紫癜患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卓孝福,郭永建,严孙杰;糖尿病性肾病与凝血酶调节蛋白及vW因子的关系[J];福建医药杂志;2005年05期
5 范瑾;内皮素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4年06期
6 何庆南,陈香美,叶一舟,傅博,于志恒;凝血酶上调人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表达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7 牛余宗,刘秀琴,韩林,初建芳;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内皮素-1、vWF、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01年02期
8 王晓慧;黄睿;李守新;;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J];临床内科杂志;2005年12期
9 马宏,张七一;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与TM、VWF、PAI-1的研究[J];中原医刊;2005年19期
10 徐美玉,赵建美,张金莲;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2893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936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