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蛋白缺陷对调节性B细胞的影响及不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WAS蛋白缺陷对调节性B细胞的影响及不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WAS蛋白缺陷对调节性B细胞的影响目的:探究WAS蛋白(Wiskott-Aldrich syndrome protein, WASp)缺陷对调节性B细胞(B10)的影响,以及调节性B细胞在Wiskott-Aldrich综合征并发自身免疫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ASp KO小鼠外周不同组织B10细胞的比例变化,同时检测WAS患儿外周血中B10细胞及B10+B10pro细胞的比例变化。利用年老WASp KO小鼠发生自身免疫性结肠炎这一宝贵的非诱导性自身免疫模型,检测B10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及Thl细胞比例变化,探讨B10细胞与Treg/Th1平衡的关系。结果:WAS患儿外周血B10细胞比例为0.75±0.29(n=9),显著低于对照组2.01±0.60 (n=14) (P=0.0002); B10+B10pro细胞比例为1.09±0.58(n=6),显著低于对照组2.65±0.58(n=9)(P=0.0004)。WASp KO小鼠的外周血、腹腔、脾脏、淋巴结中B10细胞比例分别为1.20±0.65(n=7)、10.72±5.05(n=6)、0.71±0.17(n=7)、0.74±0.16(n=6),对比WT小鼠相应比例2.06±0.43(n=7)、22.51±6.69(n=7)、1.52±0.80(n=7)、1.89±0.47(n=5),均显著下降(P0.05)。年老WASp KO小鼠的外周血、腹腔、脾脏、淋巴结中B10细胞比例分别为1.35±0.64(n=6)、8.30±3.90(n=6)、0.90±0.16(n=6)、0.57±0.25(n=3),对比年老WT小鼠相应比例1.82±0.69(n=8)、15.81±6.87(n=9)、1.49±0.35(n=7)、1.41±0.40(n=7),除外周血无差别外(P=-0.2284),均有显著下降(P0.05)。年老WASp KO小鼠腹腔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07±0.65(n=9)、3.17±0.62(n=6),Thl细胞比例分别为33.17±14.35(n=6)、9.57±1.54(n=6),对比年老WT小鼠相应比例1.83±0.51(n=7)、5.42±0.85(n=7)、14.38±6.42(n=7)、8.47±1.00(n=6),除肠系膜淋巴结中Thl细胞比例无差别外(P=0.2403),均有显著上升(P0.05)。结论:WASp缺陷可能导致B10细胞稳态失衡和(或)功能障碍,缺陷的B10细胞可能是WAS自身免疫性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参与者。第二部分不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临床研究目的:向临床医师,尤其是儿童免疫专科医师引入不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概念;汇集目前报道过的所有不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病例报道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尤其是免疫学检查特点,为临床不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早期诊断提供辅助。方法:从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截止到2013年6月12日的相关病例报道,并对目标病例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特征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该组不典型SCID患者的发病年龄从3月到17岁不等,中值约为9月,诊断年龄从10月到41岁不等,中值约为5岁。其感染的间隔和趋势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感染较轻的(无并发症及严重后遗症),感染间隔相对较短(1个月左右),感染较重的(有并发症或严重后遗症),其感染间隔会相对较长(数月至数年不等),更有少数病例几乎没有反复感染的病史。不典型SCID患者的T、B细胞功能受损程度都较典型患者小,如不典型SCID的T细胞对PHA的增殖反应多数得到了保留,ADA组(7/19)、JAK3组(6/8)、Artemis组(3/3)、RAG1/2组(11/11);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也较典型患者高,ADA组(19/20)、Artemis组(3/3)、RAG1/2组(11/11);特异抗体反应也有相当程度的保留。结论:不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在感染特征、淋巴细胞计数、抗体产生及淋巴细胞增殖等方面较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有诸多不同。目前国内临床医师对不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认识不足,提高诊断意识,结合不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免疫学检测及基因分析将极大帮助该病的诊断。
【关键词】: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 自身免疫 调节性B细胞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不典型 临床特点 免疫表型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25.9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7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4
- 第一部分 WAS蛋白缺陷对调节性B细胞的影响14-36
- 前言14-16
- 1 材料与方法16-22
- 2 结果22-31
- 3 讨论31-32
- 4 结论32
- 参考文献32-36
- 第二部分 不典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临床研究36-51
- 前言36-37
- 1 材料与方法37
- 2 结果37-42
- 3 讨论42-43
- 4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51
- 全文总结51-52
- 文献综述52-61
- 参考文献56-61
- 致谢61-62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东方;张文;赵岩;;B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作用[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年03期
2 叶向军;彭来君;施丽华;;不典型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年05期
3 刘克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周围血中的T和B细胞[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75年01期
4 金天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B细胞减少症[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2年06期
5 张钟儒;;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再生不良[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2年04期
6 姚仁南;肿瘤坏死因子和淋巴细胞毒素对丝裂原激活的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不均一增殖作用[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4年01期
7 编辑部;;免疫疗法有望治愈复发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转化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8 于力;汪月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病变组织和外周血克隆性B细胞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9 勇威本;;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治疗现状[J];世界临床药物;2008年08期
10 杨文武;重组α_2-干扰素治疗早期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铭;孙雄飞;徐肇明;张新友;陈晓琳;林海清;文鸿光;孙璇;宋通微;李富荣;王兴根;;基于细胞表型异常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前体B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赵阳;张风肖;;可溶性B细胞激活因子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表达及其在致病中作用的研究[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徐卫;易树华;李建勇;邱录贵;;中国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2013版)[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4 黄前荣;高晓明;;钙网蛋白活化B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雷中劲;张军红;;B细胞激活因子在ITP患儿中表达的变化与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6 石群立;安晓静;张正祥;马捷;汪春年;;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异常表达B细胞相关抗体-CD79a[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郭颖P
本文编号:290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9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