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03:18
  目的:对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型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其分布规律,了解各种相关因素对证型分布的影响,分析探讨各证型的发病特点及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对本病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研究,结合本病临床特点,参照《现代中医儿科学》~[1]关于儿童抽动障碍的有关章节内容及其它相关文献,在导师指导下,设定本病辨证分型及其辨证标准。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108例,对入选的病例,如实填写《儿童抽动障碍调查表》,记录其一般情况、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出生体重等,并判定其中医证型。随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和探讨各个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证型分布与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出生方式、性格情况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病综合众多医家之言,儿童抽动障碍五脏相关,大多数认为本病多责于肝风,亦与心、脾、肺、肾相关。因外感之邪、饮食、情志刺激等均可引发本病,病机关键在于外邪侵袭,情志不遂,脾胃失和,郁而生热、生痰、动风而使抽动发作。主要证型及其所占比重为:痰火攻心,心火内扰(35%)、脾虚肝旺,虚风内动(23%)、肝郁化火,肝风内动(20%)、外感风邪,引动肝风(17%)、肝肾阴虚,风阳内扰(5%)。结论:本病的发病男...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研究
    1 文献资料研究
        1.1 文献综述
        1.2 文献分析
    2 本病的临床特点
    3 儿童抽动障碍的证型及其判定标准
        3.1 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型分类及判定标准
            3.1.1 外感风邪,引动肝风
            3.1.2 肝郁化火,肝风内动
            3.1.3 痰火攻心,心火内扰
            3.1.4 脾虚肝旺,虚风内动
            3.1.5 肝肾阴虚,风阳内扰
        3.2 各证型的病理过程
            3.2.1 外感风邪,引动肝风
            3.2.2 肝郁化火,肝风内动
            3.2.3 痰火攻心,心火内扰
            3.2.4 脾虚肝旺,虚风内动
            3.2.5 肝肾阴虚,风阳内扰
第二章 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观察对象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观察方法
            2.2.1 病例来源
            2.2.2 入选病例处理
            2.2.3 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确定
            2.2.4 出生方式的确定
            2.2.5 性格分类的确定
            2.2.6 感冒的确定
            2.2.7 积滞的确定
            2.2.8 中医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各证型的分布
        3.3 出生方式与本病的相关性
        3.4 年龄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
        3.5 性格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
        3.6 过敏性鼻炎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
        3.7 季节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
        3.8 病程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
        3.9 常见因素与本病诱发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本病常见各证型的分布情况
        4.2 出生方式与本病的相关性
        4.3 年龄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
        4.4 性格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
        4.5 过敏性鼻炎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
        4.6 季节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
        4.7 病程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
        4.8 常见因素与本病诱发的相关性
    5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表
附录2 综述部分
    1 现代医学对于儿童抽动障碍的认识
        1.1 抽动障碍的分类
    2. 抽动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1 遗传因素
        2.2 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2.3 神经生化方面的改变
            2.3.1 阿片肽
            2.3.2 催乳素
            2.3.3 性激素
            2.3.4 环磷腺苷
        2.4 病理因素
            2.4.1 围生期异常
            2.4.2 感染免疫因素
            2.4.3 颈椎损伤
        2.5 社会心理精神因数
        2.6 神经病理形态与神经生理学
    3. 临床表现
        3.1 起病年龄
        3.2 首发症状
        3.3 抽动
            3.3.1 运动性抽动
            3.3.2 发声性抽动
            3.3.3 感觉性抽动
            3.3.4 加重抽动的因素
            3.3.5 减轻抽动的因素
        3.4 行为问题
    4.
        4.1 诊断原则
        4.2 诊断标准
            4.2.1 短暂性抽动障碍诊断标准
            4.2.2 慢性运动和发声抽动障碍诊断标准
            4.2.3 Tourette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4.3 脑电图及脑电诱发电位检查
    5. 抽动障碍的治疗
        5.1 心理行为治疗
        5.2 药物治疗
            5.2.1 多巴胺受体阻滞药
            5.2.2 选择性单胺能拮抗药
            5.2.3 中枢性a受体激动药
            5.2.4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
            5.2.5 其他药物
            5.2.6 抗抽动药物治疗原则
        5.3 其他治疗
    6. 预后
    7. 中医对儿童抽动障碍的认识
        7.1 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名
        7.2 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
            7.2.1 特殊的体质内因
            7.2.2 外因
                7.2.2.1 感受外邪
                7.2.2.2 伤于饮食
                7.2.2.3 情志所伤
        7.3 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特点
            7.3.1 痰热风邪夹瘀
            7.3.2 内外之分,虚实之辨
            7.3.3 伤气伤阴
        7.4 儿童抽动障碍的辩证论治
            7.4.1 辩证
            7.4.2 现代著名医家关于儿童抽动障碍辨证论治的观点
    综述部分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2923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923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f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