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心房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改变
发布时间:2021-01-28 11:23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儿心房肌Ⅰ、Ⅲ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心肌间质胶原成分含量及比值的改变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为3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儿,体外循环建立时留取少量右心房肌标本,对照组为8例非心血管疾病及胶原疾病死亡的儿童,尸体解剖时留取右心房肌,并应用免疫组化及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分别观测其心房肌Ⅰ、Ⅲ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心房肌Ⅰ型胶原为粗、细不等的条状纤维,彼此连接成网,Ⅲ型胶原蛋白呈散在的斑片状分布,而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Ⅰ型胶原蛋白呈现出大斑片状增加,Ⅲ胶原蛋白呈现出条索状增加。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显示:对照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高于Ⅲ型胶原蛋白,有显著差异(P<0.01),Ⅰ型/Ⅲ型比值为5.66±0.43,实验组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Ⅰ型/Ⅲ型比值为3.04±2.06,Ⅲ型胶原蛋白增加幅度较大,Ⅰ型/Ⅲ型比值较前明显减少。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显示肺动脉压力与Ⅰ型/Ⅲ型呈显著相关,肺动脉压力=0.927-0.058(Ⅰ/Ⅲ)。结论1.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儿心房肌中,Ⅰ型及Ⅲ型胶原...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对象及分组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方法
2.5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职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临床研究[J]. 窦常胜,叶彩宏,张士发,睢燕,周名雄,刘永芳,程光华. 临床儿科杂志. 2010(07)
[2]血浆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和间质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影响[J]. 崔华,封志纯,孙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08)
[3]法洛四联症病儿右心室结构和功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关系[J]. 李自普,曹倩,邢泉生.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03)
[4]法乐氏四联症右室流出道心肌间质胶原表达改变[J]. 唐敬群,喻本桐,杨一峰,尹邦良. 生命科学研究. 2004(04)
[5]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中Ⅰ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J]. 徐振平,郭志坤,韩培立,席鸿钧. 解剖学研究. 2004(01)
[6]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J]. 张乾忠,马沛然,王俐,江钟炎,刘豫阳,汪翼,吴相攸,吴铁吉,杜忠东,杜军保,陈新民,周爱卿,金仲和,杨思源,钱永如,桂永浩,黄国英,韩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10)
[7]高血压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N端肽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其影响[J]. 周传伟,鲁翔,程蕴琳,穆庆霞,张爱萍,娄小萍.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2(04)
[8]Ⅰ型Ⅲ型前胶原mRNA在风心病心肌中表达的意义[J]. 李刚,刘维永,晏培松,郝树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05)
[9]法洛四联症右室心肌间质胶原改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 万新红,孙明,谢景超,王登科.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8(05)
本文编号:3004909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对象及分组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方法
2.5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职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临床研究[J]. 窦常胜,叶彩宏,张士发,睢燕,周名雄,刘永芳,程光华. 临床儿科杂志. 2010(07)
[2]血浆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和间质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影响[J]. 崔华,封志纯,孙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08)
[3]法洛四联症病儿右心室结构和功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关系[J]. 李自普,曹倩,邢泉生.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03)
[4]法乐氏四联症右室流出道心肌间质胶原表达改变[J]. 唐敬群,喻本桐,杨一峰,尹邦良. 生命科学研究. 2004(04)
[5]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中Ⅰ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J]. 徐振平,郭志坤,韩培立,席鸿钧. 解剖学研究. 2004(01)
[6]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J]. 张乾忠,马沛然,王俐,江钟炎,刘豫阳,汪翼,吴相攸,吴铁吉,杜忠东,杜军保,陈新民,周爱卿,金仲和,杨思源,钱永如,桂永浩,黄国英,韩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10)
[7]高血压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N端肽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其影响[J]. 周传伟,鲁翔,程蕴琳,穆庆霞,张爱萍,娄小萍.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2(04)
[8]Ⅰ型Ⅲ型前胶原mRNA在风心病心肌中表达的意义[J]. 李刚,刘维永,晏培松,郝树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05)
[9]法洛四联症右室心肌间质胶原改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 万新红,孙明,谢景超,王登科.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8(05)
本文编号:3004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0049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