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难治性肾病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足细胞表达TRPC6、Podocalyxin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难治性肾病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足细胞表达TRPC6、Podocalyxin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分为临床观察、实验研究两个部分临床观察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纵向对比研究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之间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市儿童医院治疗的6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观察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24周及36周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TP)、总胆固醇(CHOL)、血浆白蛋白(AL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疾病复发率及血常规、肝肾功相关安全性指标的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了解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36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尿蛋白定量和总胆固醇下降程度、血清白蛋白升高程度及凝血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清热方可改善患儿24小时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及高凝血情况,减少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复发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临床观察未见不良反应。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对小鼠足细胞表达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podocalyxin的表达影响,探讨这些中药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损伤足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PAN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形成PAN足细胞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的足细胞随机分为益气组、化瘀组、清热组、复方组、对照组、雷公藤组、模型组、空白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血清对小鼠足细胞表达TRPC6、podocalyx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RT-PCR结果示,TRPC6、podocalyxin在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含药血清作用24小时后,雷公藤组和清热组在提高podocalyxin表达方面作用最强,而其余各组的作用低于对照组;雷公藤组降低TRPC6表达最强,其次为清热组、化瘀组和复方组,益气组作用最弱。②含药血清作用48小时后,各含药血清均能促使podocalyxin表达升高,其中复方组和雷公藤组表现最强,其次为化瘀组,益气组和清热组作用最弱;各含药血清均能降低TRPC6表达,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Western Blot结果示TRPC6、podocalyxin蛋白表达在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含药血清作用24小时后,清热组对升高podocalyxin蛋白表达作用最强,优于复方组、清热组、化瘀组(P0.05);各含药血清均能降低TRPC6蛋白表达,其中益气组和化瘀组作用最强,优于复方组和清热组(P0.05)。②各含药血清作用48小时后,各组含药血清均能促使podocalyxin蛋白表达增高,其中复方组表达作用最强,其次为化瘀组,而益气组和清热组作用不明显;各含药血清均能降低TRPC6蛋白高表达,复方组作用最强,优于益气组、清热组,而化瘀组作用最弱。结论:1、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均能升高podocalyx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 并降低TRPC6mRNA和蛋白的表达。2、当PAN刺激24小时后,清热组在升高podocalyxin mRNA及蛋白表达方面作用最强。当PAN刺激48小时后,复方组在升高podocalyxin mRNA表达及蛋白表现最强,其次为化瘀组,益气组和清热组作用最弱。其中清热组和复方组在不同时间点升高mRNA水平与雷公藤组作用相当。3、当PAN刺激24小时后,雷公藤组降低TRPC6 mRNA高表达最强,其次为清热组、化瘀组和复方组。而在蛋白表达方面,益气组和化瘀组作用最强,复方组和清热组作用较弱。PAN刺激48小时后,各含药血清均能降低TRPC6 mRNA及蛋白高表达,其中复方组在降低蛋白方面作用最强。
【关键词】:益气化瘀清热方 临床观察 足细胞 Podocalyxin TRPC6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7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4
- 第一部分 临床部分 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难治性肾病的临床观察14-30
- 前言14-15
- 研究对象与方法15-18
- 1 研究对象15-16
- 2 治疗分组16
- 3 治疗方法16
- 4 观察时间16
- 5 观察指标16-17
- 6 疗效标准17
- 7 统计方法17-18
- 研究结果18-24
- 1 一般资料比较18
- 2 基线资料比较18-19
- 3 两组总疗效比较19
- 4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19
- 5 两组疗效指标比较19-23
- 6 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23-24
- 讨论24-29
- 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24
- 2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原因24-26
- 3 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R N S理 论依据及临床分析26-29
- 结论29-30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30-58
- 前言30-31
- 实验一 不同含药血清影响小鼠足细胞表达podocalyxin m RNA及TRPC6m R N A的 研究31-42
- 材料与方法31-36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31-32
- 2 实验方法32-35
- 3 统计学方法35-36
- 实验结果36-42
- 1 不同含药血清干预小鼠足细胞不同时间PodocalyxinmRNA表 达结果36-38
- 2 不同含药血清干预小鼠足细胞不同时间TRPC6mRNA表 达结果38-42
- 实验二 不同含药血清影响小鼠足细胞表达podocalyxin及TRPC6蛋 白研究42-54
- 材料与方法42-49
- 1 实验材料42-45
- 2 实验方法45-48
- 3 统计方法48-49
- 实验结果49-54
- 1 Podocalyxin蛋 白在含药血清作用 24h和 48h表 达变化49-51
- 2 TPRC6 蛋白在含药血清作用 24h和 48h表 达变化51-54
- 讨论54-56
- 实验结论56-57
- 问题和展望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2
- 附录62-84
- 附录1 实验图片62-63
- 附录2 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难治性肾病临床观察表63-70
- 附录370-84
- 文献综述 170-78
- 参考文献75-78
- 文献综述 278-84
- 参考文献81-84
- 附录4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王硕;杨宝元;;益气化瘀胶囊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60例[J];甘肃中医;2010年12期
2 申保国;;益气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年12期
3 孙丽萍;;益气化瘀通络法治疗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年07期
4 谢美玲,董遵昂;益气化瘀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40例[J];新中医;1996年11期
5 赵治邦;益气化瘀在临床各科中应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7年01期
6 黄宇;穆秋红;;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7 刘洪波;陈相新;安庚申;;益气化瘀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80例[J];中医研究;2009年09期
8 刘良敏;杨宝元;佟茜;贾玉珍;;益气化瘀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10年02期
9 张磊;李艳;;益气化瘀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8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年07期
10 吴健;李清;杨宝元;;益气化瘀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霞;;益气化瘀法在抗衰老上的应用体会(摘要)[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芰珍;;益气化瘀法的临床应用[A];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1997年
3 李建伟;刘学伟;陈绍斐;王刚;;益气化瘀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黑病变的临床分析[A];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魏跃清;;滋阴清热益气化瘀法防治糖尿病的体会[A];第四届全国糖尿病(消渴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阙华发;唐汉钧;王云飞;张臻;向寰宇;刘晓鸫;徐杰男;邢捷;沈亮;单玮;;益气化瘀为主综合方案治疗糖尿病性足溃疡的临床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重建;舒冰;段晓X;贾宽;王拥军;施杞;;纤维连接蛋白在大鼠L5神经根损伤后的表达及益气化瘀方促进神经再生的机理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舒冰;王拥军;施杞;李晨光;卢盛;周重建;;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BDNF表达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王晶;董芳芳;李晓锋;舒冰;施杞;王拥军;周重建;;益气化瘀方减轻HIF-1α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椎间盘退变的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王拥军;孙鹏;周泉;刘梅;胡志俊;周重建;施杞;;益气化瘀中药对大鼠椎间盘软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成立大会文集[C];2004年
10 张烨;尤昭玲;;益气化瘀法及其组方对PIH患者胎盘组织HIF-1α表达的影响[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颖;益气化瘀中药防治椎间盘退变细胞生物学机制阐明[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施杞 王拥军;益气化瘀法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张洪军;搓揉脚心益处多[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山东中医药大学 单康娜;活血化瘀治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朝阳;益气化瘀通络法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2 曾晶;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及产后炎症模型大鼠子宫复旧不全干预作用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万胜;益气化瘀胶囊对缺血性卒中(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D];华北煤炭医学院;2009年
2 马迎红;益气化瘀方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刘海青;益气化瘀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付灵梅;益气化瘀法对置CU-IUD家兔子宫内膜形态学及相关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1年
5 刘志辉;益气化瘀法对EMT家兔异位内膜形态学及相关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1年
6 赵玉琴;益气化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对hs-CRP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高洪雷;益气化瘀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董晓琳;益气化瘀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高世娇;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10 陈健;益气化瘀逐水泻肺方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难治性肾病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足细胞表达TRPC6、Podocalyxin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0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