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金麻甘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蒲金麻甘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湿热证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蒲金麻甘颗粒对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湿热证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其中治疗组排除2例,对照组排除1例,最终观察6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蒲金麻甘颗粒水冲温服,对照组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及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温服,两组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5天为一疗程。用药前后分别填写蒲金麻甘颗粒及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湿热证的疗效观察表。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儿病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蒲金麻甘颗粒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湿热证可明显减轻主要症状的程度,改善次要症状,具有可靠疗效。
【关键词】:蒲金麻甘颗粒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湿热证 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72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临床研究9-16
- 一、研究对象9-10
- (一)病例来源9
- (二)病例选择标准9
- (三)病例纳入标准9
- (四)病例排除标准9-10
- (五)病例脱落标准10
- 二、研究方法10-12
- (一)分组10
- (二)治疗方法及药物10
- (三)症状体征量化标准10-11
- (四)疗效判定标准11-12
- (五)统计方法12
- 三、一般资料12-14
- (一)两组患儿年龄比较12
- (二)两组患儿性别的比较12
- (三)两组患儿病程比较12-13
- (四)两组患儿病情比较13
- (五)两组患儿治疗前主要症状、伴随症状比较13-14
- 四、治疗结果14-15
- (一)两组患儿治疗后总疗效比较14
- (二)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14
- (三)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14-15
- (四)治疗前后两组次要症状的比较15
- 五、安全性观察15-16
- 讨论16-24
- 一、祖国医学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湿热咳嗽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16-17
- 二、现代医学对急性支气管炎的认识及治疗17-19
- 三、蒲金麻甘颗粒方解分析19-21
- 四.现代药理研究21-22
- 五.临床研究结果分析22-24
- (一)两组总疗效比较分析22
- (二)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的比较22-23
- (三)两组次要症状比较分析23
- (四)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分析23-24
- 结语24-25
- 一、临床观察证实,蒲金麻甘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湿热证是安全有效的。24
- 二、不足和展望24-25
- 参考文献25-27
- 综述27-33
- 参考文献31-33
- 附录33-34
- 致谢34-35
- 发表论文35-39
- 详细摘要39-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英泽;阎小萍;赵铁;;风湿病湿热证的实质研究辨析[J];中医研究;2011年11期
2 王峥;谢桂权;;抗炎因子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中的表达规律研究[J];新中医;2011年11期
3 王峥;谢桂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抗炎因子水平相关性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01期
4 余浩;;从湿衣服看湿热证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20期
5 殷婷婷;赵春杰;张英泽;李平;陆进;张相林;阎小萍;王国春;祖宁;赵铁;;风湿性疾病湿热证实质的脂质组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1期
6 陶俊;湿热证的模型设计及数学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7 杨家才;;湿热证兼阴虚、阳虚的治疗体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8 王志斌;;湿热证治举隅[J];山西中医;1985年01期
9 陶汉华;;湿热证治概要[J];山东中医杂志;1986年01期
10 刘庆田;;湿热证误治病案简析[J];湖南中医杂志;198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文若;李宿根;;湿热证治体会[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2 李妮矫;王君;姚树坤;;湿热证与肝脏炎症的关联性研究[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玲霞;;湿热合剂治疗湿热证举隅[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敏;朱章志;戴莲仪;吴仕九;;消渴病湿热证探析[A];广东省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李赛美;李易崇;李伟华;;糖尿病湿热证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探讨——附1000例临床资料分析[A];广东省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陈雪功;王辉;周雪梅;;唾液微炎症因子变化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证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万强;刘越洋;;寒湿热证存在的临床意义及其在泄泻病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李春庆;孙伟;周栋;;慢性肾病湿热证实验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亿平;茅燕萍;曹恩泽;方琦;胡顺金;张莉;;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的干预作用[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陈寿菲;;杨春波治疗脾胃病湿热证验案3则[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山西中医学院 裴晋云 冯文全;湿热证治各有别[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河南中医学院 郭淑云邋鲁嵬;李振华治疗湿热证临床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陶春祥;慢性胃病多湿热证[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陶春祥 陶钧;慢性胃病的湿热证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王有奎;非典病机是“湿热蕴毒”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钟云良;湿热因素对PNS临床病情的影响及肾综湿热证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王峥;PNS湿热证抗炎因子水平及黄葵胶囊的干预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黄欣杰(Ng Shin Kiat, Clement);糖尿病湿热证的辨治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唐芸;HLA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群湿热证候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张艺平;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秋仔;湿热证患者证素特征及其与部分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颜莉慧;温病学理论指导马来西亚地区湿热证辨治规律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杜丽荣;糖尿病湿热证的证候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孙小兵;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感染相关性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李慧勇;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7年
6 林铮;Ⅱ型糖尿病湿热证型的相关指标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1年
7 聂恒磊;蒲金麻甘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湿热证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毛睿睿;2型糖尿病湿热证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关系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朱洁;基于代谢组学的慢加急(亚急)性乙肝肝衰竭湿热证的证候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李煌;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湿热证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蒲金麻甘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湿热证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1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