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城乡4-16岁儿童抽动障碍现况调查
发布时间:2021-04-17 11:52
目的:了解莱阳市城乡4-16岁儿童抽动障碍(TD)的流行病学特点、家庭环境特征、伴发的行为问题、父母心理状况、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家长知信行(KAP)情况以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莱阳市城区和农村4-16岁儿童中抽取部分儿童进行TD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专科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T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分类。结果:TD总患病率1.70%;短暂性抽动障碍(TT)、慢性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CMVT)、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S)患病率分别为0.94%、0.57%、0.19%;男性患病率2.43%,女性患病率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4,P=0.026)。平均发病年龄为(7.52±2.73)岁。TD儿童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道德宗教观分值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6-11岁TD男性儿童交往不良、强迫性、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6个因子以及总分分值高于对照组儿童(P<0.01),抑郁得分亦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女性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和行为总...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工具
1.3 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处理
第2章 结果
2.1 TD的流行分布特征
2.2 TD儿童家庭环境特征与儿童行为问题
2.3 TD儿童父母的心理状况与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状况
2.4 TD儿童家长知信行情况
2.5 TD发病的危险因素
第3章 讨论
3.1 TD的流行病学
3.2 TD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与儿童行为问题
3.3 TD儿童父母的心理特点与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状况
3.4 TD儿童家长的知信行情况
3.5 TD的危险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的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儿童的行为特征研究[J]. 匡桂芳,邹华,夏颖,冀永娟,傅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01)
[2]218例儿童抽动障碍临床分析及误诊原因探讨[J]. 唐渊,江莲英,陈若珊,梁创. 中国妇幼保健. 2010(17)
[3]抽动障碍(TD)儿童脑电特征及脑功能研究[J]. 王平,范松丽,李进华,闫承生,蒋燕清,尚煜,刘静,袁文星,陈卫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10)
[4]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J]. 王旭,丁昌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09(05)
[5]血铅水平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探讨[J]. 黄柏青,高瑛瑛,郑艺霞,潘清文,洪金串. 中国妇幼保健. 2009(01)
[6]抽动障碍儿童的5种行为问题分析[J]. 史晓薇,李芬,刘黎明,张水平,胡长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
[7]抽动障碍症研究进展(上) 抽动障碍症研究进展[J]. 王航雁. 人民军医. 2008(01)
[8]抽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 魏宝玉,金正勇,李今子. 中国妇幼保健. 2007(34)
[9]多巴胺D4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慢性抽动障碍的关联研究(英文)[J]. 卢瑶,麻宏伟,郗春艳,张莹,王雁,姚璐,高建,汪薇,周末.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6(05)
[10]儿童抽动障碍与微小病毒B19感染和免疫功能[J]. 陈燕惠,林桂秀,林秋君,陈珊,王勇,陈达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04)
本文编号:3143407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工具
1.3 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处理
第2章 结果
2.1 TD的流行分布特征
2.2 TD儿童家庭环境特征与儿童行为问题
2.3 TD儿童父母的心理状况与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状况
2.4 TD儿童家长知信行情况
2.5 TD发病的危险因素
第3章 讨论
3.1 TD的流行病学
3.2 TD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与儿童行为问题
3.3 TD儿童父母的心理特点与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状况
3.4 TD儿童家长的知信行情况
3.5 TD的危险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的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儿童的行为特征研究[J]. 匡桂芳,邹华,夏颖,冀永娟,傅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01)
[2]218例儿童抽动障碍临床分析及误诊原因探讨[J]. 唐渊,江莲英,陈若珊,梁创. 中国妇幼保健. 2010(17)
[3]抽动障碍(TD)儿童脑电特征及脑功能研究[J]. 王平,范松丽,李进华,闫承生,蒋燕清,尚煜,刘静,袁文星,陈卫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10)
[4]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J]. 王旭,丁昌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09(05)
[5]血铅水平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探讨[J]. 黄柏青,高瑛瑛,郑艺霞,潘清文,洪金串. 中国妇幼保健. 2009(01)
[6]抽动障碍儿童的5种行为问题分析[J]. 史晓薇,李芬,刘黎明,张水平,胡长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
[7]抽动障碍症研究进展(上) 抽动障碍症研究进展[J]. 王航雁. 人民军医. 2008(01)
[8]抽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 魏宝玉,金正勇,李今子. 中国妇幼保健. 2007(34)
[9]多巴胺D4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慢性抽动障碍的关联研究(英文)[J]. 卢瑶,麻宏伟,郗春艳,张莹,王雁,姚璐,高建,汪薇,周末.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6(05)
[10]儿童抽动障碍与微小病毒B19感染和免疫功能[J]. 陈燕惠,林桂秀,林秋君,陈珊,王勇,陈达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04)
本文编号:3143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1434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