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联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2 22:44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新生儿败血症8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38/42)高于对照组的71.43%(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拒乳、体温、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PCT水平较低,IgG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IgG水平。
【文章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34(0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例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2.2 症状改善时间
2.3 血清炎性因子、IgG水平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血药浓度监测和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徐军,吕一枝,李志飞,邹英杰,汤晶晶. 中国全科医学. 2018(33)
[2]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疗效观察[J]. 贺敏.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8(03)
[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J]. 何梦静,周威. 中国临床研究. 2017(08)
[4]IL-8,PCT及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沈维维,吴瑛婷,孙文琴,张军,陈慧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11)
[5]新生儿败血症应用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观察[J]. 刘玉秀.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04)
[6]早产儿败血症临床治疗中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的使用与耐药性分析[J]. 于新桥.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07)
[7]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余加林,吴仕孝. 中华儿科杂志. 2003(12)
本文编号:3154600
【文章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34(0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例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2.2 症状改善时间
2.3 血清炎性因子、IgG水平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血药浓度监测和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徐军,吕一枝,李志飞,邹英杰,汤晶晶. 中国全科医学. 2018(33)
[2]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疗效观察[J]. 贺敏.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8(03)
[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J]. 何梦静,周威. 中国临床研究. 2017(08)
[4]IL-8,PCT及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沈维维,吴瑛婷,孙文琴,张军,陈慧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11)
[5]新生儿败血症应用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观察[J]. 刘玉秀.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04)
[6]早产儿败血症临床治疗中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的使用与耐药性分析[J]. 于新桥.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07)
[7]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余加林,吴仕孝. 中华儿科杂志. 2003(12)
本文编号:3154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1546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