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清25(OH)D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1-05-20 14:30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血清25(OH)D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EOS足月新生儿70例(EOS组)及足月健康新生儿50例(对照组),均于产后72h采集新生儿及母亲外周血,应用ELISA法进行25(OH)D水平测定,并采用透视比浊法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OS组新生儿及母亲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较低(P <0. 05)。在EOS组中,随着母亲孕末期3个月维生素D补充水平提高,新生儿及母亲血清25(OH)D水平逐渐增高(P <0. 05)。与对照组相比,EOS组IgG水平明显降低(P <0. 05),IgM水平明显增高(P <0. 05); 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OS组新生儿血清25(OH)D与IgG水平呈正相关(r=0. 371,P <0. 05),与IgM呈负相关(r=-0. 356,P <0. 05)。结论:25(OH)D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新生儿EOS发生相关。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33(06)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1.2.2 标本采集及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新生儿一般情况
    2.2 母亲情况
    2.3 两组新生儿及母亲血清25(OH)D水平比较
    2.4 EOS组孕末期维生素D补充情况不同亚组新生儿及母亲血清25(OH)D水平比较
    2.5 两组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2.6 血清25(OH)D与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维生素D缺乏与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张晓丹,赵贝,李光慧,王斌,赵永红,黄仲义.  中国药房. 2018(05)
[2]早期与晚期早产儿合并早发型败血症时的免疫功能特征比较[J]. 孙捷.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06)
[3]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J]. 蔡扬帆,连锐航,林霓阳,房晓祎.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 (06)
[4]万古霉素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陈兴月.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22)
[5]新生儿耐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 黄卫亮,崔其亮,吴繁,张费通,苏志文.  广东医学. 2015(13)
[6]孕妇维生素D缺乏对母体及子代的影响[J]. 张名旭,李磊.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5 (01)
[7]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征分析[J]. 李燕,潘新年,韦秋芬,许靖,姚丽萍,郭小芳.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5(01)



本文编号:3197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197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0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