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补充益生菌对NICU早产儿消化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22 23:12
背景及目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对机体健康的建立和维持发挥重要作用,肠道益生菌更是引起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益生菌可以改善或纠正紊乱的消化道菌群,治疗便秘和腹泻,但对早产儿的临床应用并不多。益生菌的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受到广泛重视,其活菌、灭活菌、菌体裂解物及基因组DNA等均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离体细胞实验或动物实验,早产儿临床研究鲜见。早产儿的免疫学状态与婴幼儿及成人不同。目前认为,早产儿出生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已发育成熟,其免疫防御能力低下是因为以往未接触抗原刺激,未能建立免疫记忆反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早产儿处于相对限菌环境,抗生素应用,无法进行母乳喂养,需要接受多种医学操作,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早产儿消化道正常菌群建立的延迟和肠道益生菌数量的减少甚至缺乏。培菲康是国内主要益生菌制剂之一,为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长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含菌量分别不低于107CFU,经口给药后可以分别定植在肠道的上、中、下部位,并分别于12h、24h及48h内进入生长稳定期,从而组成了一个在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作用快而持久的联合菌群,在整个肠道粘膜表面形成...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歧杆菌对早产儿食道pH值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 杨琳琳,向健文,李恺,谢丹宇,刘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03)
[2]双歧杆菌对小鼠肠道树突状细胞数量的影响[J]. 熊菲,程茜,刘明方,陈淑惠.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5(06)
[3]人类补体C3研究进展[J]. 甘慧,杨军,孙萍,王全立.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06)
[4]孕妇与正常妇女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比较实验研究[J]. 钱宝华,牛芳,花美仙,郭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03)
[5]双歧杆菌对窒息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王玲,刘晓红,任广立,张攀.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3(01)
[6]早产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特点观察[J]. 张秋业,董增义,魏书珍. 新生儿科杂志. 2002(02)
[7]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J]. 成虹,胡伏莲. 中国新药杂志. 1999(04)
[8]新生儿B细胞CD40表达与CD40单抗诱导的B细胞功能[J]. 陈实,吴仕孝,李成荣,杨锡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998(02)
[9]双歧杆菌乳剂对正常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徐禹林,郭军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6(04)
[10]人胎儿期肠系膜淋巴结内T、B淋巴细胞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 葛振华,王若愚. 解剖学报. 1995(02)
本文编号:3201821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歧杆菌对早产儿食道pH值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 杨琳琳,向健文,李恺,谢丹宇,刘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03)
[2]双歧杆菌对小鼠肠道树突状细胞数量的影响[J]. 熊菲,程茜,刘明方,陈淑惠.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5(06)
[3]人类补体C3研究进展[J]. 甘慧,杨军,孙萍,王全立.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06)
[4]孕妇与正常妇女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比较实验研究[J]. 钱宝华,牛芳,花美仙,郭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03)
[5]双歧杆菌对窒息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王玲,刘晓红,任广立,张攀.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3(01)
[6]早产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特点观察[J]. 张秋业,董增义,魏书珍. 新生儿科杂志. 2002(02)
[7]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J]. 成虹,胡伏莲. 中国新药杂志. 1999(04)
[8]新生儿B细胞CD40表达与CD40单抗诱导的B细胞功能[J]. 陈实,吴仕孝,李成荣,杨锡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998(02)
[9]双歧杆菌乳剂对正常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徐禹林,郭军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6(04)
[10]人胎儿期肠系膜淋巴结内T、B淋巴细胞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 葛振华,王若愚. 解剖学报. 1995(02)
本文编号:3201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2018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