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基于甘南夏河地区藏族、回族、汉族学龄儿童肠道及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7 20:5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甘南夏河地区藏、回、汉学龄儿童肠道及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比较不同民族学龄儿童肠道及口腔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口腔微生物菌群的相关性;同时分析肠道及口腔微生物与膳食摄入的关系。以期为预防治疗与微生物有关的肠道及口腔疾病提供数据基础及参考依据。方法: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以143名藏、回、汉族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粪便样本(藏族44名、回族49名、汉族50名)和口腔样本(藏族20名、回族20名、汉族20名)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16S rDNA测序)。利用mothur、R语言等软件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分析。采用问卷(基本情况调查表、膳食频率调查表、72H膳食记录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及膳食摄入的现状调查。结果:(1)藏、回、汉族学龄儿童粪便样本共143个,共获得9876756条平均长度约为414bp的高质量序列,平均每个样本含69068条高质量序列,可分类到25个门、47个纲、57个目、99个科、253个属。(2)藏、回、汉族学龄儿童肠道微生物的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甘南夏河地区藏族、回族、汉族学龄儿童肠道及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肠道菌群属水平上物种的相对丰度

肠道菌群,丰度,物种,藏族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甘南夏河地区藏族、回族、汉族学龄儿童肠道及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研究202.4.4三个民族学龄儿童肠道微生物在科和属水平上差异性比较通过ANOVA分析,如表2-4所示儿童肠道微生物共有8个科和7个属的平均相对丰度在三个民族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科水平上,紫单胞菌科、蛭弧菌科、厌氧原体科、克里斯滕森菌科、Catabacteriaceae、消化球菌科1的平均相对丰度在藏族组高于汉族组(P<0.05),而甲烷杆菌科在汉族组高于藏族组(P<0.05)。韦荣氏菌科的平均相对丰度在藏族组高于回族组(P<0.05)。在属水平上,丁酸单胞菌属、颤杆菌属、巴恩斯氏菌、Catabacter、链球菌属的平均相对丰度在藏族组高于汉族组(P<0.05)。螺丝氏菌在回族组高于藏族组(P<0.05)而丁酸单胞菌属和帕拉普雷沃菌属在藏族组高于回族组(P<0.05)。图2-2肠道菌群属水平上物种的相对丰度图2-1肠道菌群门水平上物种的相对丰度

柱状图,字母,柱状图,箱体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甘南夏河地区藏族、回族、汉族学龄儿童肠道及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研究22童(3.11±0.55)。藏族儿童和回族儿童的Shannon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高于汉族儿童(P<0.05)(图2-3b)。为了进一步全面了解不同民族肠道微生物的差异性,我们对143个样本进行了聚类分析。基于UniFrac的加权和非加权的PCoA,其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4.57%和18.05%,16.18%和9.26%。由图2-4可知,三个民族学龄儿童样品的分布是重叠的。PERMANOVA也进一步表明三个民族学龄儿童肠道微生物分布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LEfSe分析(图2-5),甲烷杆菌科、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甲烷杆菌纲(Methanobacteria)、韦荣氏菌科、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对汉族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组成起到重要作用。未分类的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_incertae_sedis)对回族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组成起到重要的作用。紫单胞菌科、Catabacteriaceae、克里斯滕森菌科、蛭弧菌科、蛭弧菌目(Bdellovibrionales)、厌氧原体科、厌氧原体目(Anaeroplasmatales)、柔膜菌纲(Mollicutes)对藏族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组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图2-3(a)稀释曲线图(b)Alpha多样性指数箱体图(注:每两组柱状图对应的字母相abSamplesRarefactionCurvesabcabcab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Oral bacteria colonize and compete with gut microbiota in gnotobiotic mice[J]. Bolei Li,Yang Ge,Lei Cheng,Benhua Zeng,Jinzhao Yu,Xian Peng,Jianhua Zhao,Wenxia Li,Biao Ren,Mingyun Li,Hong Wei,Xuedong Zh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2019(03)
[2]口腔微生物与全身健康研究进展[J]. 何金枝,徐欣,周学东.  微生物与感染. 2017(03)
[3]口腔微生物群落在口腔与全身疾病预警中的作用[J]. 徐欣,何金枝,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5(06)
[4]哈尔滨城市和乡村青年居民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J]. 乔健敏,王丽凤,郑艺,张家超,侯强川,黄卫强,霍冬雪,孙志宏,刘文俊,陈永福,郭壮,张和平.  微生物学通报. 2014(12)
[5]肠道共生微生物与健康和疾病[J]. 胡旭,王涛,王沥,金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2(12)
[6]细菌16S rDNA荧光定量PCR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J]. 白鹏,吕愈敏,顾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8(07)

博士论文
[1]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不同人群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D]. 郭壮.江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健康人肠道微生物菌种TF01-11T的分类学研究[D]. 邹远强.华南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10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410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8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