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宁波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基因型分析与生化比值的方法学比较

发布时间:2021-10-09 13:11
  目的明确宁波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发病情况,比较G6PD/6PGD定量生化比值和12种G6PD基因探针结合HRM的检测方法,为确定G6PDD筛查策略和方法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5年浙江省全宁波市82 233例出生3 d新生儿血样,荧光法检测G6PD酶活性,对G6PD活性值低于2. 6 U/g Hb的血样召回进行G6PD/6PGD比值测定和基因突变确诊。把召回确诊患者的定量比值结果与基因结果做了对比分析,同时对确诊为G6PDD新生儿的家长告知诊疗措施。结果 981例G6PD疑似阳性样本中,445例确诊为G6PDD,11种为单一位点突变,6种为复合型突变。447例生化比值的检测,G6PD平均生化比值男性0. 49,女性1. 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0 1),生化比值定量法的诊断率为93%,诊断误差为12. 5%。结论 G6PD生化比值结合酶活性值筛选有利于减少漏诊现象,结合基因检测技术,丰富了宁波地区G6PDD诊断方法并对预防意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30(04)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G6PD酶活性检测
        1.2.2 G6PD生化比值法测定
        1.2.3 G6PD基因探针检测突变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G6PD生化比值结果
    2.2 G6PD基因突变检测与生化比值结果的对比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因突变的检测技术及进展[J]. 符晶,傅煜.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17)
[2]粤北地区新生儿G6PD缺乏症与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分析[J]. 钟永红,吴聪海,陈桂兰,刘钧方,屈艳霞.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07)
[3]基于G6PD/6GPD比值法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性能分析[J]. 郭锐,朱丽东,冯健明,徐倩.  黑龙江医药. 2016(02)
[4]全自动生化速率比值法在筛查G6PD缺陷症中的应用价值[J]. 葛艳芬,陈冬,周茂华,李广华,王景健,黄锦维.  广东医学. 2013(23)
[5]137例上海地区出生新生儿家系G6PD基因突变分析[J]. 许洪平,王燕敏,田国力.  临床儿科杂志. 2011(09)
[6]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脆性试验及G6PD活性检测在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应用[J]. 何俊,赵美英.  中国医药导刊. 2010(06)
[7]我国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研究40年的回顾和展望[J]. 杜传书.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04)
[8]中国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的分析与进展[J]. 宋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8(05)
[9]G6PD/6PGD比值法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检测G6PD缺陷症的比较[J]. 陈女冬,陈和平,黄梓伦.  广东医学. 1996(04)



本文编号:3426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426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b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