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后不同强化喂养方式对极早和超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08:04
目的研究不同强化喂养方式对极早产儿(VPT)/超早产儿(EPT)追赶生长及体成分(BC)发育的影响,为VPT/EPT群体的出院后保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早产儿发育随访门诊随访的VPT和EPT91例给予个体化强化喂养指导,校正胎龄40周开始每月行体格测量与BC评估1次。结果与部分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喂养组相比较,纯母乳喂养组在4、5月龄和6月龄时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更低(4月龄,P=0.042;5月龄,P=0.033;6月龄,P=0.037),6月龄时的身长别体重Z评分也更低(P=0.016);BC方面,4月龄时的体脂百分比纯母乳喂养组明显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喂养组(25%vs.28.1%vs. 28.8%,P=0.015);6月龄时的去脂组织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纯母乳喂养组明显高于配方喂养组(13.08 vs.11.78,P=0.034)。结论生后早期纯母乳喂养的VPT/EPT有可能出现体重增长和体脂储存的受损。后续有必要进一步增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并开展该早期差异对长期健康影响的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0,28(10)
【文章页数】:5 页
【图文】:
不同组别患儿校正0~6月龄的体格发育变化
表 2 不同组别患儿出院后不同阶段生长迟缓发生率(例,%)Tab.2 Prevanlence of growth retardation of the subjects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discharge (n,%) 项目 组别 例数 1月龄 3月龄 6月龄 体重 总体 91 11(12.1) 9(9.9) 5(5.5) BF组 30 4(13.3) 3(10.0) 2(6.7) partial BF组 36 5(13.9) 4(11.1) 2(5.6) FF组 25 2(8.0) 2(8.0) 1(4.0) χ2值 2.111 2.097 1.554 P值 0.073 0.109 0.774 身长 总体 91 14(15.4) 10(11.0) 4(4.4) BF组 30 4(13.3) 3(10.0) 1(3.3) partial BF组 36 6(16.7) 4(11.1) 2(5.6) FF组 25 4(16.0) 3(12.0) 1(4.0) χ2值 2.993 2.022 0.999 P值 0.069 0.135 0.831 头围 总体 91 9(9.9) 4(4.4) 3(3.3) BF组 30 3(10.0) 1(3.3) 1(3.3) partial BF组 36 3(8.3) 2(5.6) 1(2.8) FF组 25 3(12.0) 1(4.0) 1(4.0) χ2值 2.082 0.999 0.404 P值 0.092 0.831 0.9563.2 母乳强化喂养的VPT/EPT群体生后早期体重和体脂追赶落后的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营养与生长发育监测[J]. 章晓婷,龚华,陈文,钟晓云.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6 (05)
[2]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J]. 王丹华,刘喜红.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01)
[3]5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追赶生长的临床研究[J]. 全美盈,王长燕,王丹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11)
[4]84例早产适于胎龄儿第一年体格追赶生长纵向评估[J]. 童梅玲,张敏,池霞,洪琴,蒋宁南,张挺秀,窦淑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1(01)
本文编号:3574165
【文章来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0,28(10)
【文章页数】:5 页
【图文】:
不同组别患儿校正0~6月龄的体格发育变化
表 2 不同组别患儿出院后不同阶段生长迟缓发生率(例,%)Tab.2 Prevanlence of growth retardation of the subjects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discharge (n,%) 项目 组别 例数 1月龄 3月龄 6月龄 体重 总体 91 11(12.1) 9(9.9) 5(5.5) BF组 30 4(13.3) 3(10.0) 2(6.7) partial BF组 36 5(13.9) 4(11.1) 2(5.6) FF组 25 2(8.0) 2(8.0) 1(4.0) χ2值 2.111 2.097 1.554 P值 0.073 0.109 0.774 身长 总体 91 14(15.4) 10(11.0) 4(4.4) BF组 30 4(13.3) 3(10.0) 1(3.3) partial BF组 36 6(16.7) 4(11.1) 2(5.6) FF组 25 4(16.0) 3(12.0) 1(4.0) χ2值 2.993 2.022 0.999 P值 0.069 0.135 0.831 头围 总体 91 9(9.9) 4(4.4) 3(3.3) BF组 30 3(10.0) 1(3.3) 1(3.3) partial BF组 36 3(8.3) 2(5.6) 1(2.8) FF组 25 3(12.0) 1(4.0) 1(4.0) χ2值 2.082 0.999 0.404 P值 0.092 0.831 0.9563.2 母乳强化喂养的VPT/EPT群体生后早期体重和体脂追赶落后的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营养与生长发育监测[J]. 章晓婷,龚华,陈文,钟晓云.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6 (05)
[2]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J]. 王丹华,刘喜红.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01)
[3]5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追赶生长的临床研究[J]. 全美盈,王长燕,王丹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11)
[4]84例早产适于胎龄儿第一年体格追赶生长纵向评估[J]. 童梅玲,张敏,池霞,洪琴,蒋宁南,张挺秀,窦淑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1(01)
本文编号:3574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5741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