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季文主任辨治小儿咳嗽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用药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林季文主任辨治小儿咳嗽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用药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林季文老中医是广东省儿科名家,祖传四代中医,现为我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载,长期有医师及实习医生跟师在旁学习,整理并总结其学术观点,并在国内各杂志发表了相关文章,如《林季文老中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林季文老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经验》等,其学术观点也对我院儿科各年轻中医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林主任根据其对小儿特有的病理生理特点的独特见解,对小儿咳嗽、泄泻、湿疹与麻疹等辨治有其独到的见解与创新,尤其善治小儿咳嗽,创立了辛宣止咳蠲痰汤、疏肺理脾蠲痰方、温肺止咳方等对治小儿咳嗽不同的证型,其疗效显著,能为广大患儿减轻了痛苦。目的:本课题旨在对林季文老中医辨治小儿咳嗽的临床病案进行收集、分析、归纳,结合林季文主任的临床经历与科研教学历程,综合中医经典资料,客观评价其治疗小儿咳嗽的特色、优势及实用性,从而溯源其学术源流,总结其学术观点,分析其辨治小儿咳嗽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小儿咳嗽的规范性提供重要的依据,使林季文主任的学术观点得到更好的保存与传承。方法:对林季文老中医进行访谈,通过对林老的跟师经历、行医经验及学术观点的介绍,溯源林老学术观点的学术源流;对林季文老中医进行跟诊,学习林老诊治病人的临床经验及用药原则,完整地记录、保存林老诊治病人的原始病例,并结合林老的学习、行医、教学经历,归纳并总结出林季文中医的学术观点;将林季文老中医诊治小儿咳嗽的相关病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创建病案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林老诊治小儿咳嗽的方药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林老诊治小儿咳嗽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成果:溯源林季文老中医学术观点的学术源流,整理出岭南儿科学派的传承脉络:岭南儿科历经南宋的刘防、明代的郑大忠、清代的陈复正及程康圃、近现代杨鹤龄及现代文子源、杜明昭等,形成了系统、实用的岭南中医儿科学派,为中医儿科临床提供了扎实有力的根基。同时,林季文老中医作为文子源学术流派的第二代传承人之一,继承了传统中医儿科学的观点,又具有岭南特色,重视古典医籍,勇于创新,严谨治学,其重视温病学在小儿外感热病中的应用,重视脾胃学说,善治咳喘、方法灵活,对辨治小儿咳嗽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观点亦为中医儿科临床指引了方向。结论:岭南中医儿科学派历经代代医家的探索发展,形成了系统、有效的中医儿科临床体系。而林季文老中医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等,对岭南地区小儿咳嗽的诊治有其独到的见解:小儿肺、脾常不足,结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的脏腑功能特性,认为咳嗽病因复杂,症候不一,多寒热虚实夹杂相见,因而治疗小儿咳嗽应当辨证施治,灵活组方,治肺的同时,注重顾护脾胃,必要时兼顾温肾,用药上宣发与肃降药物配伍使用,必要时温清补泄并用,因证而施治,不拘泥于一方一法,用药遣方丝丝入扣,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林季文老中医 学术观点 辨治小儿咳嗽 用药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2;R24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林季文老中医学术观点概况11-16
- 第一节 林季文老中医简介11
- 第二节 林季文老中医学术观点源流11-12
- 第三节 林季文老中医学术观点12-16
- 一、辨治咳喘,灵活运用温清补泻法13-14
- 二、重视温病学,善用清透法,师古而不泥于古14
- 三、重视脾胃学说在儿科中的应用14-15
- 四、辨治麻疹,清透并用15-16
- 第二章 林季文老中医辨治小儿咳嗽的临床用药探讨16-32
- 第一节 文献综述16-21
- 一、现代医学对小儿咳嗽的认识16-17
- 二、中医病因病机17
- 三、中医对小儿咳嗽的认识及治疗概况17-21
- 第二节 临床资料21-32
- 一、小儿咳嗽的诊断标准21
- 二、病例纳入标准21
- 三、病例排除标准21
- 四、研究方法21-22
- 五、结果22-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36
- 统计学审核证明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娟,迟少妍;中药治疗小儿咳嗽40例[J];黑龙江中医药;2001年04期
2 刘桂贤,关利响;小儿咳嗽辨治[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13期
3 周秋丽,栾淑萍;敷贴法治疗小儿咳嗽[J];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03期
4 刘久峰;自拟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58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1期
5 黄玉娟,姚希梅,张领娣;咳喘Ⅱ号治疗小儿咳嗽100例[J];陕西中医;2004年09期
6 赵卫平;核桃树寄生治疗小儿咳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年03期
7 白东英;二前汤治疗小儿咳嗽11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年02期
8 荣姝妮;;小儿咳嗽治疗述要[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8年01期
9 姚希梅;金林;;咳喘Ⅲ号治疗小儿咳嗽100例[J];陕西中医;2009年05期
10 邹连绮;侯冬梅;邹峰;;中药结合推拿治疗小儿咳嗽2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知有;;梓州小儿咳糖治疗小儿咳嗽临床观察[A];全国基层中医临床应用学术会论文集[C];1996年
2 丁小红;丁绍华;;小儿咳嗽辨治体会[A];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江西省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绍洁;;走罐疗法治疗小儿咳嗽90例临床观察[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安笑然;李宏伟;;小儿咳嗽证治[A];全国第26届中医儿科学术会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刁灿力;;刁本恕老师小儿咳嗽救误经验[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6 姚洁琼;王俊宏;;王俊宏教授巧用四方治疗小儿咳嗽[A];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7 王静安;;辨证论治小儿咳嗽1000例临床分析[A];刘弼臣教授从医六十五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与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夏以琳;;面诊在小儿咳嗽辨治中的应用[A];刘弼臣教授从医六十五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与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黄映君;刁本恕;;刁本恕老师治疗小儿咳嗽临床思路——附58例临床观察[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烈;许继增;王之虹;;小儿白贝止咳灵治疗小儿咳嗽550例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26届中医儿科学术会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珊;小儿咳嗽:分型区别 不必尽药[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郝铃;推拿治疗小儿咳嗽[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小儿咳嗽不能马上镇咳[N];医药导报;2008年
4 鲍一笑;治小儿咳嗽 正确选药是关键[N];农村医药报(汉);2012年
5 副主任药师 常怡勇;小儿咳嗽“元凶”多 止咳先要分症状[N];21世纪药店;2013年
6 程树元;小儿咳嗽勿忘“养”[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自拟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疗效良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时毓民;春季小儿咳嗽用药膳[N];家庭医生报;2007年
9 闫倩;小儿咳嗽不要耽搁[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教授 时毓民;小儿咳嗽,食物的宜与忌[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锦隆;林季文主任辨治小儿咳嗽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用药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魏新生;小儿咳嗽的中医临床治疗与处方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李迪;三皮汤治疗小儿咳嗽肺肠积热证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谭映辉;小儿咳嗽用药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张筱yN;小儿咳嗽停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唐汝宁;熊磊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用药经验总结[D];云南中医学院;2015年
7 阮红明;韩新民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经验总结[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蔡京华;推拿配合穴位刺血治疗小儿咳嗽(痰热蕴肺型)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李尚文;新麻汤治疗小儿咳嗽外寒内热证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张至博;中医治疗小儿湿热咳嗽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林季文主任辨治小儿咳嗽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用药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7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43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