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群中12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09:05
本文关键词:社区人群中12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虽然乙肝疫苗接种计划已经实施十余年,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也逐步得到控制,特别是儿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降低更为明显,但仍然还会有新的感染者出现。儿童期乙肝病毒感染常常可导致终生携带,母婴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乙肝防治示范区的研究现场 甘肃省武威市,2010年社区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7.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实现降低该示范区的乙肝感染率和发病率的目标,本研究拟通过对全人群中儿童HBV感染状况的调查,获得社区儿童的HBV感染率及其分布特征;并通过对隐匿性HBV感染儿童和HBsAg阳性儿童HBV S基因序列对比分析,探讨社区儿童隐匿性HBV感染的特点和传播规律,从而为预防和阻断儿童HBV的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1.选择2010年参加全人群乙肝现况调查的乡镇社区中12岁及以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hbsag和抗-hbs,hbsag阳性者进行肝功、hbeag及hbvdna检测。2.选择部分12岁及以下hbsag阴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磁珠法提取血清中dna,并运用巢式pcr技术扩增hbvs区,阳性者定义为隐匿性hbv感染,分析隐匿性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随访。3.隐匿性hbv感染儿童作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5岁作为匹配条件,从hbsag阳性者中随机选取对照。将扩增得到的两组hbvs基因序列与标准参考株序列一起输入clustalw软件,采用默认参数进行对位排列。将对齐的序列输入mega5.20软件,构建neighbor-joining(n-j)树,根据n-j树的主要分枝拓构来判断两组儿童的hbv的基因型,并进一步分析血清型、突变位点分布及突变频率的差异。采用paml4.7软件包中的codeml程序,运用最大似然法分析两组儿童hbvs基因的适应性进化现象,并检测其阳性选择位点。4.采用epidata3.1软件对流行病学调查表资料和随访调查表资料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并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χ±s)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dna水平、病毒s基因核苷酸替代率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基因型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参加全人群乙肝现况调查的12岁及以下儿童为4243人,获得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和血清标本的12岁及以下儿童4159名,占儿童总数的98.02%。经elisa方法检测,12岁及以下儿童hbsag阳性者有52例,hbsag阳性率为1.25%(52/4159);抗-hbs阳性者有2456例,抗-hbs阳性率为59.05%(2456/4159)。各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χ2=2.90,p=0.407)。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8.68%(4104/4159),各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明显(χ2=216.81,p0.001),以10~12岁组最高,为73.60%(1116/1517),而4~6岁组最低,为49.50%(521/1053)。52例hbsag阳性儿童中hbeag阳性者占28.90%(15/52),hbvdna1×103iu/ml者占51.92%(27/52),肝功异常者占5.80%(3/52)。2.选取hbsag阴性的12岁及以下儿童共计886人,通过初筛和分检共筛检出hbsag阴性且hbvdna阳性即隐匿性hbv感染儿童9例,12岁以下儿童的隐匿性hbv感染率为1.02%(9/886),其中男童6例,女童3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12岁。乙肝疫苗接种者占77.78%(7/9);抗-hbs阳性者占33.33%(3/9);未见抗-hbc阳性者;hbvdna1×102iu/ml者占11.11%(1/9)。9例隐匿性hbv感染儿童中,5年后共随访到3人,经血清学检测后发现这3名儿童的hbsag、hbeag、抗-hbe、抗-hbc四项血清学指标均为阴性,抗-hbs全部为阳性。经过hbvdna的定量检测,未检测到hbvdna,生化检测结果显示al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3.隐匿性hbv感染儿童和hbsag阳性儿童携带的hbv均以c基因型为主,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5.56%(5/9)和50.50%(8/16),血清型以ayr为主。对于两组感染儿童hbvs基因功能区域氨基酸突变率的分析显示,隐匿性感染组的hbv在ctl细胞识别表位sc(aa41-49)、mhr(aa100-169)、“a”决定簇(aa124-147)、第一袢环(aa124-137)、第二袢环(aa139-148)、前‘a’区(aa100-123)、后‘a’区(aa149-169)内氨基酸突变率与hbsag阳性组儿童无明显差异。hbvs基因单个位点突变分析显示,隐匿性hbv感染组中存在3种可能影响hbsag“a”表位构象的氨基酸变异位点p127s、i140t、s143l;hbsag阳性组中存在5种,分别是p127t、t131p、s143l、d144r、g145r。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ratiotest,lrt)分析结果显示,在隐匿性hbv感染儿童中,选择模型m2、m3和m8的lrt结果显著高于中性模型m0、m1和m7(p0.05),表明选择模型均显著优于中性模型。而在hbsag阳性儿童的三组序列中仅有m3的lrt结果显著高于中性模型m0(p0.05),说明位点间所承受的选择压力不同。隐匿性hbv感染组的s区基因序列上检测到阳性选择位点,为位于hbv基因功能区免疫表位的180氨基酸编码位点。结论:1.社区12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为1.25%(52/4159),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4%),提示该地区儿童hbv感染形势依然较为严峻。部分儿童hbvdna呈现高滴度,应加强监测和随访工作。4~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有明显下降,提示对4~6岁儿童可开展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工作。2.社区12岁以下儿童隐匿性hbv感染率为1.02%(9/886),虽略低于hbsag阳性率,但对于这部分隐匿性的hbv感染儿童也不应忽视,应加强筛查和随访研究。3.隐匿性HBV感染儿童和HBsAg阳性儿童所携带的HBV在基因型、血清型、突变位点、阳性选择位点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儿童的隐匿性HBV感染可能是HBV感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与病毒本身的特征无明显关联。
【关键词】:社区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 隐匿性HBV感染 HBV S基因 基因突变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25.1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中文摘要6-10
- 英文摘要10-15
- 前言15-16
- 文献回顾16-27
- 1. 儿童 HBV 感染自然史16-18
- 2. 儿童 HBV 感染现状18-23
- 3. 儿童隐匿性 HBV 感染23-27
- 第一部分 社区人群中12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27-39
- 1 材料27-28
- 1.1 主要试剂27
- 1.2 主要仪器27-28
- 2 方法28-30
- 2.1 研究对象28-29
- 2.2 质量控制和督导29-30
- 2.3 数据整理与分析30
- 3 结果30-34
- 3.1 社区儿童的一般情况30-31
- 3.2 社区儿童中HBsAg和抗-HBs的分布情况31
- 3.3 社区儿童HBV感染率31-33
- 3.4 社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33
- 3.5 HBsAg阳性儿童的血清学特征33-34
- 4 讨论34-39
- 第二部分 社区人群中12岁以下儿童隐匿性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特征39-59
- 1 材料40-41
- 1.1 主要试剂40
- 1.2 主要仪器40-41
- 1.3 常用试剂41
- 2 方法41-47
- 2.1 研究对象41
- 2.2 隐匿性HBV感染者的确定41-44
- 2.3 HBsAg阳性者HBV S区序列的获得44
-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44
- 2.5 HBV DNA的提取和巢式PCR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4-45
- 2.6 随访者血清学检测45
- 2.7 HBV S基因的序列突变分析45
- 2.8 统计学分析45-46
- 2.9 重组分析46
- 2.10 HBV S基因蛋白质阳性选择位点分析46-47
- 3 结果47-55
- 3.1 社区儿童隐匿性HBV感染率47-48
- 3.2 隐匿性HBV感染儿童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特征48-49
- 3.3 儿童HBV感染毒株的病毒学特征49-55
- 4 讨论55-59
- 小结59-61
- 参考文献61-66
- 附录66-70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
本文关键词:社区人群中12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6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4461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