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亚低温干预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COX-2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6-24 08:19

  本文关键词:亚低温干预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COX-2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干预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环氧化酶2(COX-2)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120只7 d龄SD大鼠,采用Rice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亚低温组,每组又根据处死时间的不同分为1 h、6 h、12 h、24 h、48 h五个亚组,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生大鼠COX-2m RNA表达。结果假手术组COX-2m RNA表达甚微,且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常温组COX-2m RNA表达6 h开始上调且逐渐增加,24 h含量达高峰,24 h~48h维持在高峰(P0.05);亚低温组各组COX-2m RNA表达与常温组各时间点比较均降低(P0.05)。结论 COX-2在新生大鼠HIBD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亚低温干预能降低HIBD后不同时间脑组织COX-2的表达活性,提示在恰当的时间窗内进行亚低温干预治疗对脑保护是有效的。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亚低温 环氧化酶-
【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技基金资助项目(No.2011-095) 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基金项目(No.2011-018)
【分类号】:R722.1
【正文快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产期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损伤,是新生儿死亡和儿童期伤残的主要原因。环氧化酶(cycloxygenase,COX)是参与花生四烯酸环氧酶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COX 2在正常组织中含量较少,可被缺氧、药物、内毒素等各种刺激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惠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年04期

2 张瑜;徐明;孙华;;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微循环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18期

3 王玲,张薇,惠延平;缺氧缺血新生鼠脑内血红素氧化酶-1和一氧化碳的变化(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7期

4 赵聪敏,温恩懿;脑缺氧缺血损伤过程中环氧合酶2的作用及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7期

5 邵肖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亚低温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年09期

6 何国庆;陈辉;;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13期

7 李伟;阴怀清;阴崇娟;武师润;;亚低温干预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F-1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7期

8 古晓琳;陆长东;姚霖;熊远青;;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2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GF-I、NPY和CG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11年09期

2 张t ;;新生儿惊厥51例病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德吉美朵,益西央宗,桑沧;拉萨地区藏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动态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年01期

4 母得志;夏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与治疗的现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年04期

5 吴景莲;张伟;陈静华;;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年04期

6 蒲友华;刘定远;;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8年04期

7 沈玉红,温跃文,姚亚春;高压氧及恢复期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5期

8 刘辉;陈晶;王海峰;朱红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血浆ET、TXA_2和PG I_2测定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年01期

9 张玉红;陈传兵;李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血浆ET、SS测定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年06期

10 江月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凌;人羊膜间充质细胞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曲云霞;白藜芦醇甙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及其机制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敏珩;基于激光散斑技术的皮层血管结构与功能成像[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李宏;脑性瘫痪病因及其修复机制的系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贾平;氙气预适应对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熊曼;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朋朋;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候分析及与胃电图、胃肠激素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崔雅忠;脑复聪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合成环氧合酶-2和分泌前列腺素E_2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徐媛;经颅超声检查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4 邱久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褪黑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5 张瑞莉;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6 徐发林;窒息新生儿血液及脑脊液细胞因子的测定与预后分析[D];郑州大学;2003年

7 赵小朋;FDP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内环境及神经行为的改善作用[D];暨南大学;2004年

8 徐家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发育商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9 骆健明;针刺任脉、督脉及膀胱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5年

10 胡伟;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晶;熊英;母得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药物治疗临床证据[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年09期

2 蒋洪燕;;纳洛酮联合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3 刘登礼,汪吉梅,邵肖梅,关玉明;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05年05期

4 刘东海;易彬;何莉;;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临床安全[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5 周文浩,邵肖梅,秦梅,樊绍曾;选择性头部降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J];中国优生优育;2000年03期

6 赵水英;孙健伟;张家洁;于凤琴;崔建坡;孙岩;王爱萍;张荣霞;;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02期

7 张瑜;徐明;孙华;;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微循环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18期

8 徐江华;郑麒;梅元武;;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的研究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07年02期

9 王玲,张薇,惠延平;缺氧缺血新生鼠脑内血红素氧化酶-1和一氧化碳的变化(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7期

10 林玲,肖征宇,黄少弼,许杰洲;类风湿关节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致顺,余焕豪,李志腾;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2 周乐,师蔚,孙建军,刘重霄;亚低温对脑外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4期

3 黄朔,黎明;选择亚低温治疗时限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年02期

4 王丽华,吕传波,刘雷雷;全身亚低温治疗时的护理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武红梅,池海;68例颅脑损伤术后亚低温监护[J];护理研究;2003年S2期

6 孙存琼,陈玲玲,卢佑英,许开桂;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5年03期

7 刘香,郑慧菊,郭大斌;亚低温对中暑的治疗和监护[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7期

8 姜红苗;;亚低温治疗中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年09期

9 孙凤云;;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21期

10 王长芹;徐雪莲;田春莉;;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9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筑;;亚低温治疗的现状及展望[A];贵州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暨神经外科学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2 关峰;胡志强;黄辉;;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杨卫红;;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A];2013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闫红;;亚低温治疗应用于重症手足口患儿的护理体会[A];2013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黄丽君;;重型颅脑外伤亚低温治疗中脑温脑氧的监护[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王新华;;亚低温在神经外科的应用[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朱章玲;;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亚低温、亚冬眠治疗脑出血的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贾军;张浚;钟天安;叶宇;仪立志;尹夕龙;周路球;;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温影响的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吴瑞荣;靳英华;;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的实施及护理[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曹拂晓;练红;;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A];2007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胜利 王树荚;我省亚低温治疗中心成立[N];山西日报;2000年

2 ;亚低温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刘伟国;让严重脑外伤患者“cool”起来[N];健康报;2005年

4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张赛;亚低温疗法如何用于脑外伤患者[N];健康报;2012年

5 衣晓峰;尿激酶溶栓并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胡德荣;脑瘫、癫痫等疾病的发生率有望降低[N];家庭医生报;2005年

7 记者 孙玲;在医学科研领域争金牌[N];上海科技报;2006年

8 张荔子;亚低温治新生儿脑病安全可行[N];健康报;2006年

9 ;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之五(二等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建国;亚低温治疗颅脑创伤时程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2 殷玉华;亚低温对颅脑外伤后钙整合素结合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3 高筱雅;体外培养原代皮质神经元重度糖氧剥夺/复糖复氧模型筛选与亚低温有联合作用的神经保护剂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梁成;亚低温对延长再建血运治疗时间窗及其对脑保护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5 张国斌;兔液压冲击重型脑创伤模型的建立及亚低温治疗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6 李同川;脑瘫的亚低温防治及分子遗传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文才;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2 张志刚;亚低温与甲强龙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张亚峰;亚低温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李建军;亚低温延缓脑缺血再灌注性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吉玲;系统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6 冯天水;亚低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血液生化学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7 陈晓东;重型颅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与凝血功能改变[D];中南大学;2009年

8 韦克;亚低温对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9 周鹏;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8含量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的影响[D];江苏大学;2008年

10 罗菲菲;全身亚低温技术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器官功能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亚低温干预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COX-2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477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d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