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电解质紊乱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电解质紊乱的影响
【摘要】:一、研究背景 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ELBWI)是指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胎龄往往28周,存在全身组织器官发育极不成熟、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和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高等特点,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随着近30年围产医学尤其是新生儿医学的飞速发展,国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ELBWI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随着我国围产医学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不断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成功率也逐年上升。 自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救治超低出生体重儿已达较高水平。近年随着产前访视、产前激素、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以及保护性通气策略、规范胃肠内外营养、发育性护理和系统随访等的广泛开展,ELBWI的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2004年曾报道1例出生体重280g、胎龄26+6周早产儿成功救治并随访至14岁无明显后遗症。同年美国芝加哥也有出生体重243.8g世界最轻ELBWI存活的报道。表1为各发达国家不同胎龄ELBWI存活率(%)比较最新报道;表2为各发达国家不同体重ELBWI存活率(%)比较。 以上提示发达国家出生体重500g和胎龄24周存活率基本超过50%基线,且存活者生存质量较高。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NICHD)2007年报道各胎龄早产儿存活且无明显并发症分别为0/8(22周)、9/21(23周)、11/54(24周)、20/71(25周)、34/84(26周)。2010年加拿大报道各胎龄存活无明显并发症则为0/7(24周)、5/39(24周)、36/104(25周)、49/122(26周)。 2006年国内成功救治500g“袖珍婴儿”,为当时我国最低出生体重成功救治纪录;该患儿随访至纠正年龄18个月时体格、智力发育良好。2005年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8周早产儿存活率为50%,1000g存活率为34.6%。表3为国内部分地区ELBWI存活率的最新文献报道: 相比而言,国内ELBWI救治水平较国外仍有较大差距。首先围产期概念的不同直接导致国内外NICU病源组成不同。我国围产期概念是指满28孕周至出生后7天,2005年中国22个省市城市住院新生儿统计分析显示早产儿发生率为8.1%;而同在亚洲的日本早产概念指满22周至37周间的分娩。我国NICU目前主要救治28周以上早产儿,而日本、欧美发达国家NICU大部分病源为ELBWI。显而易见,在早产救治标准上我国仍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 超低出生体重儿存在全身组织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出生时病情往往十分危重,出生早期病情易变,并发症多,需要各种呼吸管理、全方位的营养支持、专业的护理及治疗。营养管理是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早期的静脉营养方案影响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循环、营养及神经系统功能。如何适时合理地提供类似于宫内的营养,保证超低出生体重儿从宫内到宫外的平稳过渡,降低早期死亡是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热点和关键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讨。 既往的经验,鉴于病情和代谢状况的考虑,担心极小早产儿或危重新生儿代谢状况及喂养不能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CE),肠内营养要到几天甚至几周后才逐渐引入;生后前几天仅给予肠外葡萄糖输注,较迟给予氨基酸输注,而脂肪乳也在黄疸高峰期过后才会应用。 早产儿出生时能量储备有限,如无外源性营养支持,体内可用非蛋白质能量储备和蛋白质能量储备将很快消耗殆尽。滞后的胃肠外营养策略会导致早产儿代谢危机和早期营养不良,从而引起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此近年来多推荐早期给予积极肠外和肠内营养,特别是出生后数小时内开始氨基酸输注以提供3g/(kg·d)蛋白质,防止蛋白质负平衡和体内总蛋白质缺失的发生。 随着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摄入氨基酸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得到普遍认同,越来越多研究关注其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72小时内电解质的影响。出生72小时内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方案影响超低出生体重儿循环、营养乃至神经系统功能。目前研究显示,ELBWI生后72小时为钾、钙、钠等电解质紊乱高发时期。延迟和/或不合理胃肠外营养(PN)可造成细胞内能量供应减少,Na+-K+-ATP酶活性下降和细胞内钾外移,导致非少尿性高钾血症;其他如低钙血症、高/低钠血症亦为超低出生体重儿72小时内常见并发症。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探讨早期胃肠外营养(PN)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72小时内电解质紊乱(尤其早期非少尿性高钾血症)的影响,为ELBWI的早期合理PN管理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自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共55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其中排除严重先天畸形3例(分别为多器官畸形1例、先天性细小结肠1例、肺动脉闭锁1例);入院24h内死亡5例(败血症1例、戒断综合征1例、肺出血2例,颅内出血Ⅳ级1例)及因经济原因48h内放弃治疗4例,对其余43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结果排除大面积压伤、标本溶血及肾功能异常所致,所有患儿生后72小时内未使用含钾、钠的溶液或药物。 四、研究方法 对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43例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分为早期静脉营养组(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 EPN)和延迟静脉营养组(Late parenteral nutrition, LPN),探讨早期静脉营养方案(出生4h内予氨基酸、钙剂)对超低出生体重儿72小时内电解质紊乱(尤其早期非少尿性高钾血症)的影响。 1.营养方案 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如经外周静脉中央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或脐静脉(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 UVC),根据胃肠外营养方案不同分为2组。 其中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EPN)组于生后4小时开始6.7%小儿氨基酸1.6g/(kg·d)[递增1g/(kg·d)]、10%葡萄糖酸钙1mmol/100ml,24小时内开始20%脂肪乳1g/(kg·d)[递增1g/(kg·d)]。 延迟静脉营养方案(LPN)组于出生8~24h予小儿氨基酸0.5g/(kg·d)[递增0.5g/(kg·d)]、24小时后给予20%脂肪乳0.5g/(kg·d)[递增0.5g/(kg·d)],根据血清离子钙结果补充10%葡糖糖酸钙。胃肠外营养方案的目标剂量均为氨基酸3.5g/(kg·d),脂肪乳3.0g/(kg·d)。所有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均尽早开始微量喂养,给予鼻饲母乳或喂养早产儿配方乳(每100ml含2.04g蛋白质,能量81kcal)[首选母乳]。 2.结果判定 1)诊断标准:根据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血清钾离子浓度6.5mmol/L为高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3.5mmol/L为低钾血症;血清钠离子浓度130mmol/L为低钠血症;血清钠离子浓度150mmol/L为高钠血症;血清游离钙水平0.9mmol/L为低钙血症;血清游离钙水平1.4mmol/L为高钙血症。 2)检查项目:两组患儿分别于出生后24h、48h及72h检测血清钾、钠、游离钙水平;记录每日液体摄入量和尿量;比较患儿出生72小时内电解质紊乱及其导致致死性高钟血症发生情况;并记录死亡例数等。 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ELBWI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Apgar评分、每日液体入量、血气PH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诊断包括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败血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2.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比较: 1)血钾:两组患儿24h血钾浓度无显著差异(p=0.424,p0.05),48、72h血钾浓度LPN组较EPN组明显升高(p=0.046、P=0.001)。平均血钾浓度EPN组和LPN组分别为24h:3.88±0.67mmol/L vs4.08±0.95mmol/L;48h:3.57±0.97mmol vs4.71±1.93mmol/L;72h:3.66±1.06mmol/L vs7.06±3.34mmol/L; 2)血钙:两组患儿24h、48h游离钙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349、p=0.699),72h游离钙水平LPN组较EPN组明显降低(p=0.001)。平均游离钙浓度EPN组和LPN组分别为24h:0.92±0.16mmol/L vs0.87±0.18mmol/L:48h:0.96±0.15mmol/L vs0.93±0.26mmol/L;72h:1.19±0.40mmol/L vs0.79±0.23mmol/L。LPN组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发生率均高于EPN组(p0.05)。 3)血钠:血钠浓度无明显差异。 4)两组患儿血糖、血气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两组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发生及转归: EPN组高钾血症1例,未发生心律失常;LPN组5例高钾血症中3例因血清钾离子浓度未能纠正,或血钾浓度纠正后最终死亡。 六、研究结论 合理的营养管理是ELBWI重要治疗环节,尤其早期静脉营养方案与ELBWI的循环、营养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远期预后之间相关。本研究选取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共43例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早期静脉营养方案(EPN)与延迟静脉营养方案(LPN)对超低出生体重儿72小时内电解质紊乱(尤其早期非少尿性高钾血症)及存活率的影响,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摄入氨基酸是必要且安全的; 2)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出生4h内)静脉予氨基酸、配合补充钙剂,可能减少早期严重电解质紊乱(尤其早期非少尿性高钾血症),降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 3)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积极肠外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早期稳定和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早期胃肠外营养 超低出生体重 电解质紊乱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2.6
【目录】:
- 摘要3-10
- ABSTRACT10-15
- 第一章 前言15-20
- 1.1 胃肠外营养15-18
- 1.1.1 蛋白质15-16
- 1.1.2 脂肪乳16-17
- 1.1.3 葡萄糖17-18
- 1.2 早产儿电解质代谢与调节18-20
- 1.2.1 钾代谢调节18
- 1.2.2 钙代谢调节18-19
- 1.2.3 钠代谢调节19-20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20-25
- 2.1 研究对象20
- 2.2 研究方法20-24
- 2.2.1 诊断标准20
- 2.2.2 营养供给方法20-24
- 2.3 统计学处理24-25
- 第三章 结果25-29
- 3.1 一般资料25-26
- 3.2 电解质及血糖、血气PH值检查结果26-27
- 3.3 两组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发生情况及转归27-29
- 第四章 讨论29-36
- 4.1 积极的肠外营养可减少早产儿累积营养缺失29-31
- 4.1.1 超低出生体重儿能量储备匮乏29-30
- 4.1.2 早期积极肠外营养的必要性和安全性30-31
- 4.2 早期积极蛋白质摄入对ELBWI电解质紊乱的影响31-32
- 4.3 早期蛋白质摄入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重要性32-33
- 4.4 早期蛋白质摄入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性33-34
- 4.5 不足及展望34-36
- 第五章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1
- 综述41-52
- 参考文献48-52
- 中英文缩咯词表52-53
- 成果53-54
- 致谢54-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润忠,周照文,冯颖珊,余宇熙;超低出生体重儿经幽门喂养的回顾性研究(英文)[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年05期
2 叶秀桢,杨琳琳,陈运彬,向建文;34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分析[J];广东医学;2004年10期
3 刘月东;超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成功1例报告[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4 Robin K.Obls ,刘艳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4年05期
5 古汉礼;超低出生体重儿管理方法初探[J];广东医学;1997年01期
6 赵志斌,黄献文;超低出生体重儿11例临床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4年06期
7 范爱英;吕琳;何燕;赵慧;董洪美;何万霞;;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6年24期
8 王云;赵艺敏;赵会;刘志红;范爱英;;7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6年19期
9 林以勤;Randi Kline RD;丁宗一;魏克伦;;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营养与喂养适宜技术[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年04期
10 陈贻骥,沈娟,吴季俭;超低出生体重儿三种维生素A给药方案的比较[J];儿科药学杂志;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绮丹;涂芳芳;虞培珍;;600g超低出生体重儿一例的救治体会[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花兰;王能里;胡淑英;陈尚勤;林振浪;;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凌雅;钱燕;姜赛芝;余震;;肠内外营养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凌雅;钱燕;姜赛芝;余震;;肠内外营养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艳玲;贾喜梅;;卡文液在晚期肿瘤病人胃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A];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暨中西医骨伤护理研讨观摩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洪莉;吴江;蔡威;;胃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机制实验研究[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王雅丽;;胃肠外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术后的应用[A];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谢宗德;李介民;陈平洋;党西强;;胃肠外营养与新生儿疾病[A];新世纪全国首届小儿综合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沈延艳;;胃肠外营养在外科的应用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姜兴兰;路莉莉;刘慧敏;;胃肠外营养在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董自青;心系新生命 情暖千万家[N];济南日报;2011年
2 刘明;小儿腹泻需分型与分度[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高洁;风寒引发老年人肺炎为何能致命[N];家庭医生报;2007年
4 上海长海医院副教授 沈权民;老年人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现象[N];家庭医生报;2008年
5 于斌;老人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N];大众卫生报;2003年
6 朱闻慧;老人腹泻莫“硬扛”[N];大众卫生报;2009年
7 李锋;呕吐时要当心药效受影响[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8 ;总拉肚子又发烧是什么病?[N];健康时报;2006年
9 平原 刘涛;王家岭获救工人出院标准已确定[N];太原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范秀芳 董自青;530克“袖珍宝宝”成功获救[N];济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雪峰;不同胃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对兔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及肝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2 赵翠霞;内毒素致伤新生大鼠肠组织ICAM-1、氧化应激及金属硫蛋白的变化[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冯志强;营养支持策略对胰腺外科疾病影响的临床试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4 马莉;新生儿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芦惠;氧化应激、一氧化氮合酶及表皮生长因子在新生鼠肠损伤中的动态变化及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郝薇;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高金龙;肠粘膜处理在大鼠膀胱重建模型中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8 杨黎;新生儿排尿方式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电解质紊乱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张玉;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早期治疗情况的比较及生存现状调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张磊;常频机械通气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庞占凤;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王增敏;早产儿应用不同剂量脂肪乳剂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查涛;0~6岁早产儿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伦理学问题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7 王晨;母乳强化剂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刘霞;NICU早产儿细菌定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9 吴静媛;固尔苏不同使用策略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宋闻;248例NICU新生儿实验室检查与危重程度及预后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0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57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