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血清NSE和超声RI在HIE早期诊断预测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5:39

  本文关键词:血清NSE和超声RI在HIE早期诊断预测中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经颅超声 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足月窒息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esist index,,RI)的变化,比较生后早期足月窒息发生HIE新生儿和足月窒息未发生HIE新生儿血清NSE及超声RI的异同,探讨NSE及RI对足月窒息新生儿发生HIE早期诊断预测中的临床意义,以便为HIE患儿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9例足月窒息新生儿生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血清NSE蛋白浓度,同时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测其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并在生后第3天明确足月窒息新生儿中HIE的诊断后,将足月窒息新生儿再分为窒息HIE组和窒息非HIE组。选择同期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30例,均无窒息史、感染及神经系统症状,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生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血清NSE蛋白浓度和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测其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作为对照组。所得数据均用SPSS17.0进行分析。 结果:①窒息HIE组患儿的血清NSE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窒息非HIE患儿。而且窒息非HIE组的血清NSE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窒息新生儿生后6h、12h、24h血清中NSE蛋白的浓度,窒息HIE组、窒息非HIE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以生后6h达到高峰,其次为12h和24h。②窒息HIE组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值较窒息非HIE的患儿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非HIE组在12h、24h时的RI值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在6h时差别无显著性(P0.05)。③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NSE和RI对HIE诊断的准确性,并得出血清NSE(生后12h采样)和RI值(生后6h监测头颅超声得出)为20.72ug/L,0.755时确定两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显示在生后12h的血清NSE蛋白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100%和70.6%。经头颅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预测HI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出生后6h最高,分别为90.3%和95.6%。如检测生后6h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和12h的血清NSE浓度,可显著提高对HIE诊断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6%,并降低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由此可见联合监测生后6h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和生后12h血清NSE蛋白浓度,可显著提高对HIE诊断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优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 结论:足月窒息HIE患儿生后早期(24h内)血清NSE浓度显著增高,且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也显著增高,与足月窒息非HIE的患儿及正常足月新生儿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对HIE的早期预测及早期干预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检测足月窒息新生儿生后6h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和生后12h的血清NSE蛋白可提高早期对HIE诊断预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并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可为HIE早期诊断预测提供依据,有利于干预措施的早期制定,对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经颅超声 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 临床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2.1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2
  • 对象与方法12-14
  • 一、研究对象12-13
  • (一)观察组12-13
  • (二)对照组13
  • (三)两组均为足月新生儿,在性别、体重、胎龄、娩出方式等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
  • 二、方法13-14
  • (一)NSE 及 RI 的监测13
  • (二)仪器和试剂13-14
  • (三)实验方法14
  • (四)统计分析14
  • 结果14-19
  • 一、窒息 HIE 组、窒息非 HIE 组及对照组 NSE 蛋白的比较14-15
  • 二、生后窒息新生儿各时间点 NSE 蛋白诊断预测 HIE 的比较15-16
  • 三、窒息 HIE 组与窒息非 HIE 组 RI 的比较16-17
  • 四、足月窒息新生儿各时间点超声 RI 预测 HIE 的比较17
  • 五、联合诊断价值的比较17-19
  • 讨论19-24
  •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8
  • 综述28-39
  • 参考文献35-39
  • 致谢39-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娟,何静波,张号绒,黄瑞文;新生儿窒息后脑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年01期

2 刘杰波;张天峰;吴先哲;申大光;林坚;;头颅CT影像在判断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时的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年03期

3 常立文;刘敬;李文斌;朱文珍;;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早期评估[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年05期

4 陆叶;时春艳;国巍;徐敏娟;杨慧霞;;分娩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年04期

5 刘悠南,刘义,韦业平,袁华,马燕;新生儿窒息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J];广西医学;2000年01期

6 蒋犁,黄莉,吴明赴,孙红光,刘文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04年12期

7 毛月燕;沈丽萍;高继康;;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变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的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08年02期

8 李成万;陈海平;万俊;乔健;;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血清学诊断指标比较[J];临床儿科杂志;2009年12期

9 王成东;王玉亭;王道奎;张振兴;;实验性脑创伤后脑损害生化标志物水平的动态变化[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周丛乐;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的B超影象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J];新生儿科杂志;1994年06期



本文编号:625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625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3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