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新疆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的宿主调查及患病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06:40

  本文关键词:新疆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的宿主调查及患病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荒漠型黑热病 家畜 宿主 影响因素


【摘要】:荒漠型黑热病是由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经吴氏白蛉叮咬传播、主要对2岁以下婴幼儿致病的黑热病,分布于新疆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荒漠地带。由于脊椎动物宿主不明,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该类型黑热病严重威胁流行区婴幼儿的健康。本研究的目标旨在调查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潜在的传染源家畜宿主,了解其在黑热病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阐明影响荒漠型黑热病流行的因素,为我国制定控制荒漠型黑热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研究在新疆伽师县荒漠型流行区黑热病疫情高发的自然村开展人群及家畜利什曼原虫感染的调查。人群血样的PCR阳性率为13.4%(25/187),PCR阳性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和不同职业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畜的rK39抗体阳性率为36.1%(194/538);绵羊和山羊之间的rK39抗体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16.187,P=0.000),绵羊的rK39抗体阳性率高于山羊;有皮损的绵羊rK39抗体阳性率高于无皮损的绵羊(x2=4.614,P=0.032);rK39抗体阳性率在绵羊的不同齿龄层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家畜的PCR阳性率为16.2%(87/537),PCR阳性率在绵羊和山羊之间、绵羊不同齿龄层间、有无皮损的绵羊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群与家畜的PCR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rK39试条法与PCR法检测家畜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x2=56.40,P=0.000)。调查结果显示家畜存在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是荒漠型黑热病潜在的宿主。 应用二项分布对感染人群与感染家畜分别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显示感染者在家庭内的分布符合二项分布,不具有家庭聚集性;感染家畜在家庭内的分布不符合二项分布,其分布不是随机的,具有家庭聚集性。荒漠型流行区的家畜存在利什曼原虫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现象,可能提示这些家畜参与当地黑热病的传播。 通过1:3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家畜数量是荒漠型黑热病的保护因素(P=0.011,OR=0.689),畜圈与卧室的距离近,会增加黑热病的患病危险度(P=0.005,OR=1.649),其与家畜数量的交互作用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1)。结果提示在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家畜数量、畜圈与卧室的距离是居民患黑热病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荒漠型黑热病 家畜 宿主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855.9;R725.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24
  • 1 研究背景9-17
  • 1.1 黑热病及其在我国的流行状况9-11
  • 1.1.1 我国黑热病的流行病学分型9-10
  • 1.1.2 我国黑热病的流行现状10-11
  • 1.2 新疆黑热病概述11-12
  • 1.2.1 人源型(平原型)11-12
  • 1.2.2 自然疫源型(荒漠型)12
  • 1.2.3 自然疫源型(砾漠型)12
  • 1.3 新疆荒漠型黑热病流行情况12-15
  • 1.3.1 流行区的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12
  • 1.3.2 寄生虫学12-14
  • 1.3.3 流行特征与流行现状14-15
  • 1.3.4 防治情况15
  • 1.4 关于利什曼原虫家畜宿主的研究15-17
  • 1.4.1 家猫15-16
  • 1.4.2 马科动物16
  • 1.4.3 牛科动物16-17
  • 2 研究目标17-18
  • 2.1 总体目标17
  • 2.2 具体目标17
  • 2.3 研究内容17-18
  • 3 技术路线18-20
  • 4 研究现场伽师县概况20-21
  • 4.1 基本情况20
  • 4.2 荒漠型黑热病流行情况20-21
  • 参考文献21-24
  • 第一章 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及家畜利什曼原虫感染调查研究24-45
  • 1 引言24
  • 2 材料与方法24-27
  • 2.1 调查现场24
  • 2.2 研究方法24-26
  • 2.3 伦理审查26-27
  • 2.4 资料整理、录入与分析27
  • 3 结果27-37
  • 3.1 调查村的基本情况27-29
  • 3.2 样采集对象的基本情况29-30
  • 3.3 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结果30-31
  • 3.4 PCR检测结果31-36
  • 3.5 rK39试条法与PCR法检测家畜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结果比较36-37
  • 4 讨论37-42
  • 参考文献42-45
  • 第二章 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感染人群与感染家畜的家庭聚集性分析45-55
  • 1 引言45
  • 2 材料与方法45-47
  • 2.1 调查现场45
  • 2.2 研究方法45-46
  • 2.3 伦理审查46
  • 2.4 数据录入与分析46-47
  • 3 结果47-51
  • 3.1 不同人口和家畜数量的家庭实际户数分布47-48
  • 3.2 不同人口和家畜数量的家庭理论户数分布48-49
  • 3.3 拟合优度x~2检验与推断49-51
  • 4 讨论51-53
  • 参考文献53-55
  • 第三章 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患病影响因素的研究55-62
  • 1 引言55
  • 2 材料与方法55-57
  • 2.1 研究现场55
  • 2.2 研究对象55
  • 2.3 调查方法55-56
  • 2.4 伦理审查56
  • 2.5 资料整理、录入与分析56-57
  • 3 结果57-59
  • 3.1 基本情况57-58
  • 3.2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58
  • 3.3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58-59
  • 4 讨论59-61
  • 参考文献61-62
  • 小结62-64
  • 1 主要结果62-63
  • 2 创新点63
  • 3 研究意义63
  • 4 存在的问题63
  • 5 今后研究的几点建议63-64
  • 致谢64-65
  • 附录65-70
  • 发表文章70-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新平,依马木·苏里坦,开塞尔,张松;新疆黑热病防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J];地方病通报;2001年01期

2 严蕾,左新平,茹孜古丽,,侯岩岩;新疆利什曼原虫同工酶谱的初步研究Ⅱ.等电聚焦分析[J];地方病通报;1995年04期

3 衡明莉;马林茂;陈颖丹;许隆祺;;统计学方法在几种重要寄生虫病家庭聚集性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年05期

4 屈金辉;王洪法;赵桂华;仲维霞;凯赛尔;窦海平;崔勇;李瑾;孔凡红;;新疆喀什地区利什曼原虫人群感染率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11期

5 袁鸿昌,陈启明,曹素华;疾病的家庭聚集性[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79年04期

6 陈凤;利用Excel进行疾病家庭聚集性的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3年01期

7 梁雪枫;高丽;刘建峰;甄晓荣;张晓曙;傅鸿;李慧;;用二项分布分析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家族聚集性[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22期

8 高斌,李国茹,魏红雨,吴远祥,张文华,唐泽民,王顺高;四川省黑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0年02期

9 朱蓉,林丹丹,曹淳力,祝红庆,胡飞,张慧娟,郭家钢;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病家庭聚集性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年04期

10 高春花;汪俊云;杨sヌ

本文编号:676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676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0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