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柔肝运脾散结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肝旺脾虚型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7:43

  本文关键词:柔肝运脾散结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肝旺脾虚型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柔肝运脾散结法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从理论、临床方面对柔肝运脾散结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分析其作用机理,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索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有效方药。 方法:本研究共收集来自临沂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患儿共72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36例、中药治疗组36例。对照组为空白对照组,仅予口服山莨菪碱片,对症治疗,并嘱咐腹痛难忍时服用;中药治疗组予口服中药免煎散剂,疗程为14天;同时亦予山莨菪碱片,嘱腹痛难忍时服用,并记录服用次数。治疗前后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记录症状改善的时间及程度。 结果:柔肝运脾汤能有效缓解和消除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腹痛、呕吐等症状,复查B超提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减少或减小,在缓解腹痛的程度、缩短病程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无毒副作用。从而论证了以柔肝运脾、消积化痰、活血散结为组方原则的柔肝运脾汤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良好的疗效;感染外邪,肝旺脾虚、痰食瘀结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结论:柔肝运脾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柔肝运脾散结法 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72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10
  • 临床研究10-15
  • 一、诊断标准10
  • (一)西医诊断标准10
  • (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10
  • 二、病例选择标准10-11
  • (一)纳入病例标准10
  • (二)排除病例标准10-11
  • (三)剔除病例标准11
  • 三、一般资料11-12
  • (一)病例来源11
  • (二)两组性别分布11
  • (三)两组年龄分布11
  • (四)两组病程分布11
  • (五)两组病情分布比较11-12
  • (六)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出现频数比较12
  • 四、研究方法12-13
  • 五、观察指标13
  • (一)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变化13
  • (二)疗程结束后第 2 周、第 4 周随访复查腹部彩超13
  • (三)随访腹痛复发情况13
  • (四)监测实验室检查及药物不良反应13
  • 六、疗效判定标准13-14
  • (一)症状体征量化标准13
  • (二)中医病情分级评定标准13
  • (三)综合疗效判断标准13-14
  • 七、统计方法14-15
  • 研究结果15-19
  • 一、两组总疗效的比较15
  • 二、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15
  • 三、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比较15-16
  • 四、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其他症状体征变化比较16
  • 五、两组腹痛改善比较16
  • 六、两组使用解痉止痛药的次数16-17
  • 七、两组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淋巴结消散情况比较17
  • 八、两组腹痛复发率比较17
  • 九、实验室检查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17-19
  • 讨论19-30
  • 一、祖国医学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19-22
  • (一)中国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19
  • (二)肝旺脾虚证的形成因素19-21
  • (三)本病的发生机理21-22
  •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22
  • 三、柔肝运脾汤的组方原则22-23
  • (一)柔肝运脾以治其本22
  • (二)消积化痰、活血散结以治其标22-23
  • (三)通畅气机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条件23
  • 四、方药讨论23-25
  • (一)药物组成及功效分析23-25
  • (二)方药配伍25
  • 五、疗效分析25-26
  • 六、现代药理研究对方药作用的佐证26-30
  • (一)抗炎镇痛作用26-27
  • (二)抗感染作用27-28
  • (三)调节免疫作用28
  • (四)改善胃肠动力作用28-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4
  • 综述34-41
  • 参考文献38-41
  • 附录41-43
  • 致谢43-44
  • 详细摘要44-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良;王宪波;曾辉;;从中医学角度谈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药理机制[J];北京中医药;2010年04期

2 倪茂娥,钱会萍,段本跃;复方白芥子散佐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2例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5年04期

3 赵爱梅;;苍术的药理作用研究[J];光明中医;2009年01期

4 甘璐;卫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J];甘肃中医;2008年12期

5 幺远;胡艳;;裴学义从肝论治儿科疾病[J];北京中医药;2011年10期

6 王贵淼,李一立;张仲景辨证论治腹痛证浅述[J];北京中医;1985年04期

7 蔡明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一例[J];海南医学;2010年06期

8 陆维承;陆维宏;罗瑞雪;;鸡内金炮制工艺探讨[J];海峡药学;2010年08期

9 吴才敏;谢静;;加味二陈汤兼脐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年07期

10 张丽霞;健脾消积汤治疗小儿腹痛61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695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695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d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