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生后早期灌注指数变化及其意义
本文关键词:早产儿生后早期灌注指数变化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早期外周循环的变化,以指导早产儿救治。方法选择2013年9~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用MasimoRadical-7(USA)SpO2监测仪连续监测早产儿出生后一周内的灌注指数(PI),并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儿生后每天PI值呈现稳定上升趋势[1 d:(1.25±0.49),2 d:(1.33±0.45),3 d:(1.46±0.59),4 d:(1.51±0.56),5 d:(1.57±0.57),6 d:(1.74±0.70),7 d:(1.68±0.69)],生后第5、6、7天PI值高于第1天,第6天高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日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5天后PI达到相对稳定。结论早产儿生后早期外周循环灌注水平相对较低,PI随日龄增长而增加并逐渐稳定。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儿科;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灌注指数 外周循环
【分类号】:R722.6
【正文快照】: 由于早产儿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特别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当存在“压力-被动”性循环时,就会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损害,所以稳定的血流灌注对早产儿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无创血压监护仪早期发现早产儿血压波动的灵敏度较低,而使用MasimoRadical-7(USA)SpO2监测仪监测早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倩;邓小明;;脉搏灌注变异指数在容量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年05期
2 黄梅;韦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氧灌注指数监测的临床价值[J];微循环学杂志;2013年03期
3 葛迎年;童笑梅;;临床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早产儿生后第1周灌注指数变化[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列亮;朱娟;徐磊;;光电容积脉搏波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年11期
2 张列亮;朱娟;徐磊;朱中良;史宏伟;罗中华;鲍红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诱导下气管插管时指光电容积脉搏波的变化[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年04期
3 胡春林;林成新;罗远国;;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5年02期
4 李怡然;姜虹;;无创血红蛋白监测在小儿头面部手术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2015年04期
5 黄梅;韦丹;;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氧灌注指数监测的临床价值[J];微循环学杂志;2013年03期
6 曾学英;廖雪莲;陈瑶;尹万红;康焰;;微循环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4年03期
7 朱素君;杨月琴;梁刚;;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每搏变异度和脉搏灌注指数变异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4年13期
8 熊丽;;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与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关系[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34期
9 沈炜玲;朱卫东;;气腹对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每搏变异度和脉搏灌注变异指数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丁媛媛;早产儿生后早期灌注指数变化及其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2 周程;指端灌注变异指数预测剖宫产孕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可行性[D];浙江大学;2013年
3 孙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监测与治疗关键算法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郭一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的准确性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5 赵双;潮气量对脉搏氧指容积波波幅变异度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6 吴跃;灌注变异指数对全麻诱导期间低血压预测作用的评估[D];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喻文亮;陆铸今;孙波;;小儿、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新定义[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年01期
2 张琳;薛庆生;王燕;詹维伟;于布为;;灌注指数对兔伤害性刺激反应的评价及该指数与肾脏血流量变化的关系[J];上海医学;2010年02期
3 葛迎年;童笑梅;;临床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早产儿生后第1周灌注指数变化[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Vanhoutte P M;钱学贤;;慢性心力衰竭时外周循环的调节[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3年06期
2 徐如堂;有关人参养荣汤改善外周循环的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年02期
3 张春之,林立,曾晓立,王林;手传振动对外周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植物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1年02期
4 胡绍添;王旭华;刘源;张家鹏;;保元汤对阳虚患者外周循环的影响[J];中医杂志;1982年05期
5 唐有为 ,陈淑红;施灸后小鼠外周循环增强时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年04期
6 席玉美;;PN200—110对外周循环与心脏的选择作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1988年03期
7 严卫;冠心病患者的外周循环对乙酰胆碱的多变反应[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7年01期
8 沈丽,葛志明;心衰患者外周循环血液动力学研究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9 王梅;葛明建;;化疗前后肺癌患者外周循环癌细胞数的动态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梅;葛明建;;放射治疗前后肺癌患者外周循环癌细胞的变化[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碧琼;;细胞外热休克蛋白表达的机制与功能[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循环DNA水平可作为预后指标[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媛媛;早产儿生后早期灌注指数变化及其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06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70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