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治疗儿童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的自身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雷帕霉素治疗儿童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的自身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雷帕霉素治疗儿童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本课题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临床研究(ChiCTR-OCH-13003763)。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儿科自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门诊就诊的156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共入组89例,对这些患儿给予雷帕霉素(用量1mg/m2/d)口服治疗,对已经全部完成随访24周以上的53例患儿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53例患儿中男34例,女19例,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个月(0.133—49月),就诊年龄中位数25个月(4-170月)。53例患儿中有10例有结节性硬化症家族史,2例有癫痫家族史。其中25例患儿进行了TSC基因检测,4例为TSC1突变,21例为TSC2突变。53例患儿中,皮质结节和室管膜下结节多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少见。结节性硬化症患儿可出现多器官受累,心脏、肾脏常见,也可见于眼及其他器官。对入组的患儿给予雷帕霉素口服,入组患儿发作可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入组时发作类型为婴儿痉挛症的患儿发作改善较明显(P0.01)。至24周随访时14例患儿达到无发作.23例入组时发作为婴儿痉挛症的患儿中14例至24周随访时脑电图高峰失律消失。初步表明雷帕霉素对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癫痫发作有一定效果。所有患儿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 结论:雷帕霉素治疗儿童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的自身对照研究初步证明雷帕霉素对癫痫发作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雷帕霉素 结节性硬化症 癫痫 儿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5.9
【目录】:
- 英文缩略对照词表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前言8-10
- 研究对象和方法10-15
- 1. 研究对象10-11
- 2. 研究方法11-12
- 3. 临床观察指标12
- 4. 疗效评估12-13
- 5. 药物安全性评估13-14
- 6.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14-15
- 结果15-24
- 1. 一般情况15-18
- 2. 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18-21
- 3. 治疗后脑电图改善21
- 4. 治疗 1 年研究结束时监护人对总体改善和耐受性的评价21-22
- 5. 疗效评估22
- 6. 用药安全性检测22-24
- 讨论24-25
-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28
- 文献综述28-44
- 参考文献36-4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文章情况44-45
- 致谢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晓静;司玉玲;綦振家;王英娟;;结节性硬化症一例[J];现代医学;2007年02期
2 陈欣;李欣;徐国栋;赵滨;;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2007年05期
3 余百川,石越众;结节性硬化症1例报告[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4年01期
4 孔令芬,,孙爱玲,孔庆楼;小儿结节性硬化症9例报告[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5 夏邦志,兰长贵,吴良章;采用滚磨术治疗5例结节性硬化症[J];四川医学;1995年06期
6 胡春梅,王玉,辛亚男;结节性硬化症一例[J];包头医学;2000年02期
7 刘永富;结节性硬化症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年01期
8 姜泓,张义和;结节性硬化症2例[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年03期
9 尹传清,李红,谭辉;结节性硬化症21例临床分析[J];临沂医专学报;2001年02期
10 赵宇,贺斌;结节性硬化症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红;赵丽萍;蒋中华;张士发;;结节性硬化症1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晓艳;方德仁;;结节性硬化症1例[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建有;;因呼吸系统症状就诊的结节性硬化症1例[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姚凤鸣;范星;周伏胜;权晟;杨森;张学军;;结节性硬化症的基因突变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曹越兰;;结节性硬化症1例[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晓慧;候刚;王秋月;康健;;以肺受累为首发表现的结节性硬化症1例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溪涛;刘翠杰;王克华;华笠平;;结节性硬化症1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启文;李建红;李萍;;儿童结节性硬化症36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蓝善辉;;结节性硬化症1例[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陈召;江泓;唐北沙;;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诊断一个结节性硬化症家系[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倩;罕见病研究为攻克癌症提供线索[N];经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玉武;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研究及一家系TSC2基因突变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孙新芬;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凤鸣;2例结节性硬化症的基因突变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2 郑小蕾;结节性硬化症肺部受累14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3 袁丞达;三例结节性硬化症的基因突变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4 田瑞东;一个结节性硬化症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赵小燕;结节性硬化症基因新突变的发现[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6 严恺;联合运用测序及MLPA技术对结节性硬化症患者进行遗传学诊断[D];中南大学;2012年
7 刘玉洁;雷帕霉素治疗儿童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的自身对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8 曾甲斌;结节性硬化症TSC1/TSC2基因突变检测与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9 刘孟国;123例中国结节性硬化症患者TSC1和TSC2突变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尤家宝;结节性硬化症致病基因TSC1和TSC2突变位点检测[D];济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08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70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