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40例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1 23:15

  本文关键词:儿童肝豆状核变性40例临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40例肝豆状核变性儿童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特征,力求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方法收集40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其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男18例(45%),女22例(55%),确诊平均年龄为8.15±2.93岁。其父母、祖父母近亲结婚9例,有家族史者7例。 2.首发症状:初诊时35例(87.5%)患儿有症状,5例患儿(12.5%)无临床症状。首发症状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者25例(71.42%),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者1例(2.86%),其他系统损害为主9例(25.7%)。首诊曾误诊17例(42.5%)。 3.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62.5%),黄疸(52.5%),脾肿大(52.5%),肝肿大(50%),水肿(45%),胸闷乏力(45%),神经精神症状(15%),骨关节疼痛(12.5%),,血尿(17.5%),出血倾向(7.5%),皮疹(2.5%)。 4.辅助检查:37例患儿行铜蓝蛋白检测,皆低于正常水平。检查角膜K-F环39例,33例阳性。头颅核磁检查3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异常信号改变。K-F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临床分型:肝病型27例(67.5%),神经型6例(15%),其他型7例(17.5%)。神经型较肝病型、其他型平均发病年龄大(t检验,P<0.05)。 结论 1.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确诊时间以7-14岁居多,阳性家族史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2.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以肝功能损害为主,神经精神症状比例很低,且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晚于其他系统症状的出现。 3.随着年龄增大,K-F环的检出率增加。 4.不明原因的肝酶持续异常、肝脾肿大、黄疸、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改变、肾脏损害、骨骼肌肉损害、出血倾向、皮疹,伴或不伴感染,需考虑本病的可能。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中英文缩略词表8-10
  • 前言10-11
  • 资料与方法11-13
  • 1.资料11
  • 2.诊断标准11
  • 3.临床分型11
  • 4.方法11-13
  • 结果13-19
  • 讨论19-24
  •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7
  • 综述 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及诊疗现状27-44
  • 参考文献40-44
  • 致谢44-45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红;杨旭;罗虹雨;雷建华;王文龙;;血清铜及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2 张永红;杨旭;唐晓鹏;罗开忠;;63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诊治分析[J];广东医学;2010年08期

3 龙梅;朱莉;梁丽;;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及病理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赵越;邓启亮;;67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颜立群;侯亚平;耿左军;郜晓彬;宋鹏;宋振虎;刘怀军;;Wilson病的脑部MRI表现及MRS变化[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6期

6 陆怡;王建设;;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年12期

7 杨健;;肝豆状核变性的研究进展(三)[J];海南医学;2013年08期

8 劳敏曦;王锦辉;陈洁;王淑冰;陈e

本文编号:715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715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4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