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rhIFN-γ治疗慢性肉芽肿病的随访研究以及机制初讨

发布时间:2017-09-02 21:03

  本文关键词:rhIFN-γ治疗慢性肉芽肿病的随访研究以及机制初讨


  更多相关文章: 慢性肉芽肿病 感染 过度炎症反应 IFN-γ TH17细胞


【摘要】:目的 1.本研究通过记录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患者的随访资料,探讨我国CGD的临床特征,分析CGD患者使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复方磺胺甲VA唑(TMP-SMX)联合用药的疗效及rhIFN-γ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通过对CGD患者TH17细胞百分率(IL-17+/CD4+T细胞)、淋巴细胞产生IL-17、IL-21、IL-23、IFN-γ水平检测分析,以了解CGD过度炎症应答的分子机制以及rhIFN-γ预防和治疗CGD患者感染的可能机制。 方法 1.对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临床免疫科诊断的CGD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过度炎症性疾病、药物治疗等。比较联合使用rhIFN-γ和复方磺胺甲嗯唑以及单独使用复方磺胺甲嗯唑治疗前后的感染发生频率,分析rhIFN-γ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采集CGD患者(CGD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样本,刺激培养(PMA、Ionomycin、BFA)4小时,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TH17细胞百分率。对外周血PBMC刺激培养(PMA、Ionomycin)24小时,ELISA检测PBMC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7、IL-21、IL-23、IFN-γ水平。并将CGD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rhIFN-γ使用组和未使用组,比较分析TH17细胞以及上述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 1.共29例CGD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发病和诊断年龄分别为2.5月龄和2.4岁,人均随访时间为2.9年。①每年人均感染发生频率为1.28,其中严重感染和非严重感染发生频率分别为0.48和0.80。肺部感染和淋巴结感染是诊断前(49和26例次)和随访期间(26和37例次)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分枝杆菌是导致本组患者感染(34/61例次)和死亡(3/4例)的主要原因。②21例联合用药,8例因出现rhIFN-γ不良反应或自行停药而单用复方磺胺甲嗯唑。联合用药组总感染和严重感染每年人均发生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总感染:1.986vs1.098,P=0.002;严重感染:1.290vs0.452,P=0.001),以肺部最明显(0.758vs0.275,P=0.004)。单用复方磺胺甲VA唑组每年人均感染发生频率较使用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较单用复方磺胺甲VA唑组总感染和非严重感染每年人均发生频率明显降低(总感染:1.098vs1.823,P=0.015;非严重感染:0.646vs1.248,P=0.047),而严重感染每年人均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2vs0.576,P=0.254)。③14/29例(48.3%)患者使用rhIFN-γ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以发热为主要表现(12/29例),未发现致命性不良反应。 2.共采集CGD外周血样本32例,样本采集时平均年龄2.58岁;另选性别、年龄匹配健康对照组16例。①CGD病例组TH17细胞以及细胞因子IL-17、IL-21、IL-2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IFN-γ产生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②感染组(10例)和非感染组(22例)比较,TH17细胞以及细胞因子IL-17、IL-21、IL-23、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H17细胞以及细胞因子IL-17、IL-21、IL-2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4)。③rhIFN-γ使用组(12例)和未使用组(20例)比较,TH17细胞以及细胞因子IL-17、IL-21、IL-23、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H17细胞以及细胞因子IL-17、IL-21、IL-2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2)。 结论 1.本组CGD患者以肺炎、淋巴结炎最常见,多器官多系统累及为特点;分枝杆菌是导致CGD患者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rhIFN-γ、复方磺胺甲嗯唑联合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CGD患者感染发生频率;rhIFN-γ是CGD患者感染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药物。 2.TH17细胞以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1、IL-23可能为CGD过度炎症应答以及肉芽肿形成的重要效应因子;CGD感染后不能增高IFN-γ产生水平,可能与CGD抵抗病原体感染障碍相关;常规治疗和预防剂量rhIFN-γ使用不能通过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增殖而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词】:慢性肉芽肿病 感染 过度炎症反应 IFN-γ TH17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5.9
【目录】:
  • 缩略词4-5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2
  • 第一部分12-27
  • 资料与方法12-13
  • 结果13-19
  • 讨论19-22
  • 小结22-27
  • 第二部分27-39
  • 材料与方法27-31
  • 结果31-35
  • 讨论35-37
  • 小结37-39
  • 参考文献39-43
  • 综述43-58
  • 参考文献50-58
  • 致谢58-59
  • 硕士期间发表及会议收录论文59-60
  • 论著60-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利,孔祥英,吴嘉惠;慢性肉芽肿病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0年07期

2 李冬;高红妹;吕苗;;慢性肉芽肿病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08期

3 彭珊璐;陈文达;罗丽丹;;慢性肉芽肿病合并感染二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年11期

4 贺建新;刘军;刘秀云;徐保平;申昆玲;江载芳;;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儿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2例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年05期

5 顾龙君,叶裕春;儿童期慢性肉芽肿病一例报告[J];上海免疫学杂志;1981年06期

6 ;慢性肉芽肿病的新疗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年07期

7 缪耀芳;小儿慢性肉芽肿病:[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0年02期

8 杨振东;慢性肉芽肿病[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0年03期

9 陈明雄;;慢性肉芽肿病患者并发的泌尿道疾患[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0年04期

10 张炜;慢性肉芽肿病[J];重庆医学;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琦;罗晓燕;王华;李咏梅;向娟;肖异珠;欧阳莹;;儿童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2 罗晓菊;蒋利萍;谢娜;王春艳;杨锡强;麦凯珊;刘宇隆;;四例慢性肉芽肿病的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李淑娟;蒋利萍;刘玮;赵耀;王墨;唐雪梅;朱朝敏;李欣;赵晓东;杨锡强;;13例慢性肉芽肿病的临床及基因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叶岚;程都红;刘芳;;13例慢性肉芽肿病的护理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5 惠晓莹;孙金峤;应文静;刘丹如;王静漪;俞晔珩;王晓川;;慢性肉芽肿病的随访研究及感染预防性药物的效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6 叶岚;程都红;刘芳;;13例慢性肉芽肿病的护理体会[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李冬;高红妹;吕苗;;慢性肉芽肿病1例[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蒋剥萍;方平;赵耀;刘玮;李慧;王莉佳;罗晓菊;王敏;刘恩梅;李欣;邓兵;杨锡强;陈冠荣;霍风珊;麦凯珊;刘宇隆;M Toshio;;基因诊断19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王敏;赵晓东;蒋利萍;唐雪梅;王晓刚;杨锡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1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王晓川;孙金峤;刘丹如;俞晔珩;王莹;王静漪;;慢性肉芽肿病中性粒细胞功能、gp91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和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博恩;维生素C的新功效[N];中国医药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晓旭;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及慢性肉芽肿病的基因分析与临床特征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田雯;慢性肉芽肿病及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临床与分子特征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3 彭方;慢性肉芽肿病临床与相关基因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4 惠晓莹;rhIFN-γ治疗慢性肉芽肿病的随访研究以及机制初讨[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0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780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2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