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青少年多发性硬化患者疾病修饰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儿童及青少年多发性硬化患者疾病修饰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摘要】:背景: 已有研究认识到多发性硬化可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发病,且具有与成人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对该类患者治疗的相关研究则偏少,尤其对疾病缓解期的干预措施选择有限。部分研究将成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治疗措施应用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但其疗效及安全均有待考量。本文旨在通过系统评价,评估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疾病修饰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目的: 通过目前已发表文献检索,系统评价儿童及青少年多发性硬化患者疾病修饰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EMbase数据库,获得有关疾病修饰治疗应用于儿童及青少年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文献,必要时追查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合并部分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经筛选文献后,本文最终纳入文献数为25篇,包括病例数596例。目前在儿童及青少年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应用的疾病修饰治疗分为一线及二线治疗。其中一线治疗包括干扰素-β及醋酸格拉默,二线治疗包括那他珠单抗、达利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米托蒽醌、芬戈莫德。因文献证据级别较低,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研究间有异质性,无法进行META分析,其中部分数据可进行合并。经干扰素-β治疗后,86.6%的病例年复发率下降,87.1%的病例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稳定或下降。经醋酸格拉默治疗后,83.3%的病例年复发率下降,86.7%的病例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稳定或下降。经那他珠单抗治疗后,89.2%的病例年复发率下降,87.4%的病例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稳定或下降。经米托蒽醌治疗后,82.6%的病例年复发率下降,87.0%的病例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稳定或下降。而有关使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达利珠单抗、芬戈莫德治疗各自仅纳入1篇文献,故不进行数据合并。其中1例使用醋酸格拉默治疗的患者诱发了急性肝毒性,1例使用那他珠单抗治疗的患者罹患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1例使用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诊断膀胱癌,未见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基于样本量偏小及原始数据不全,无法进行严格的统计学分析。 结论: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在儿童及青少年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应用疾病修饰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年复发率,减少疾病严重程度,且在该人群中部分有一定的耐受性。一线治疗干扰素-β作为早期在成人患者中应用的药物,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较其他措施多。在一线治疗使用后症状加重或频繁复发者,二线治疗可供选择,均须严密监测不良反应。但目前有关疾病修饰治疗应用于儿童及青少年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研究或报道仍相对偏少,本研究纳入文献提供的证据级别较低。今后有必要设计样本量大且多中心参与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儿童及青少年多发性硬化疾病修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儿童 青少年 疾病修饰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4.51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7
- 摘要7-10
- ABSTRACT10-13
- 前言13-15
- 1 研究方法15-17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15
- 1.2 文献检索与筛选评价15-16
- 1.3 资料提取及分析16-17
- 2 结果17-27
- 2.1 文献检索结果17
- 2.2 研究质量评价17-18
- 2.3 各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18-27
- 3 讨论27-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3
- 文献综述33-43
- 参考文献39-43
- 致谢43-4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心国,李翔,谭来勋,彭雪明,阮旭中,刘敦贵;胚胎胸腺细胞悬液输注治疗多发性硬化30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8期
2 沈明韶,任明,邵福源;46例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析[J];上海医学;2000年11期
3 刘晓艳,孙怡;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年11期
4 李广兴,蒋占峰,姚远;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硬化2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1期
5 张志清,马涤辉,张昱;多发性硬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病理机制探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6期
6 何志义,吕昌龙,刘凤芝,付国,王刚;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TGF←β_1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年03期
7 王琳,黄绍敏;趋化因子与多发性硬化[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年05期
8 王集科;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0年01期
9 刘芳,董佑忠,沈桂权;脊髓型多发性硬化6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0年01期
10 马云方,杨丽军;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硬化1例[J];河北医药;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砺;梁战华;王恺悦;赵航;;多发性硬化复发与糖皮质激素剂量相关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郑建玲;周列民;;多发性硬化伴发癫痫发作[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晓艳;孙怡;;补肾固髓片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陈瑛;;多发性硬化20例临床分析[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刘师莲;祁维平;刘贤锡;;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组的初步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孙怡;;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孙庆利;谢汝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杨喜珍;史长青;;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A];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北京康复医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莫雪安;陆锐;秦超;凌莉;郑金瓯;赖永榕;马朝桂;;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1例研究分析[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郑奎宏;马林;郭勇;郭行高;梁丽;;多发性硬化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仇逸;专家呼吁关爱多发性硬化患者[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王雪飞;我国将建8个多发性硬化诊疗培训基地[N];健康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邱爽;多发性硬化易致残[N];保健时报;2010年
4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张华;多发性硬化极易误诊[N];光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颖;多发性硬化,易被误诊的神经病[N];科技日报;2010年
6 驻京记者 李瑶;多发性硬化——缓解期亦应规范治疗[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李玉花;给予多发性硬化患者更多关注[N];健康报;2013年
8 见习记者 张洋洋;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及科学预防[N];河南科技报;2013年
9 主任医师 陈金亮;如何防止多发性硬化复发[N];工人日报;2001年
10 李海峰;谁来诊治多发性硬化[N];健康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天裕;多发性硬化康复评定及康复体操方案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2 董万利;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郑能aF;多发性硬化的蛋白质组学和病理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4 田书娟;不同年龄组多发性硬化患者对比研究及巴曲酶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机制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5 金范莹;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比较[D];浙江大学;2013年
6 田财军;多发性硬化从内毒论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吴畏;多发性硬化中医证候学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王芳;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9 毛悦时;病毒感染与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杨帆;疏肝健脾固髓方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多发性硬化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2 赵平平;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江宗泽;云南多发性硬化女性病人雌激素受体基因易感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4 邓琦;多发性硬化的治疗现状及瞻望[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焦彦岭;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表达及意义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6 赵佳丽;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宋雯;多发性硬化19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于萍;多发性硬化的免疫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林海谅;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及血清尿酸与多发性硬化关系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10 刘芳;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06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80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