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焦虑样行为及黑质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13 15:29

  本文关键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焦虑样行为及黑质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多巴胺受体 缺氧缺血性 焦虑样行为 酪氨酸羟化酶


【摘要】:目的:本研究应用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模型,观察大鼠青春期焦虑样行为的变化及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xine hydroxylase, TH)的表达,通过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AR)拮抗剂的干预,了解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对HIBD后大鼠青春期焦虑样行为及黑质TH表达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将7日龄(postnatal day7, P7)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HIBD组及HIBD+DAR拮抗剂组,HIBD+DAR拮抗剂组在造模前及造模中予腹腔注射DAR拮抗剂,余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各组分别于P14、P21及P28进行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动物的焦虑样行为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脑黑质TH的表达。 结果:1.高架十字迷宫测量动物焦虑样行为:(1)P14时各组的开放臂时间、开放臂次数比率及总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P21时HIBD组开放臂停留时间较正常对照组(Z=-2.12,P=0.03)、假手术组(Z=-2.42,P=-0.02)及HIBD+DAR拮抗剂组(Z=-2.04,P=0.04)增高;HIBD组开放臂次数比率较正常对照组(Z=-2.03,P=0.04)、假手术组(Z=-2.71,P=0.00)及HIBD+DAR拮抗剂组(Z=-2.79,P=0.00)增高。(3)P28时HIBD组开放臂停留时间较正常对照组(Z=-3.70,P=0.00)、假手术组增高(Z=-3.33,P=0.00)及HIBD+DAR拮抗剂组(Z=-2.04,P=0.04)增高,HIBD+DAR拮抗剂组较正常对照组增高(Z=-2.08,P=0.04);HIBD组开放臂次数比率较正常对照组(Z=-3.36,P=0.00)、假手术组增高(Z=-6.61,P=0.00)及HIBD+DAR拮抗剂组(Z=-2.55,P=0.01)增高。 2.黑质TH免疫组化结果:P14、P21及P28时HIBD组的TH表达较HIBD+DAR拮抗剂组减少(P0.05),HIBD+DAR拮抗剂组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减少(P0.05)。 结论:1.HIBD后SD大鼠青春期焦虑样行为的变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有关; 2.DAR拮抗剂可使HIBD损伤后SD大鼠青春期焦虑样行为恢复到正常水平,减轻HIBD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多巴胺水平的变化与HIBD后SD大鼠青春期焦虑样行为的改变有关。图11幅,表3个,参考文献59篇。
【关键词】:多巴胺受体 缺氧缺血性 焦虑样行为 酪氨酸羟化酶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符号说明10-11
  • 1 前言11-15
  • 2 材料和方法15-21
  • 2.1 建立新生SD大鼠HIBD模型15-16
  • 2.1.1 实验材料15-16
  • 2.1.2 实验方法16
  • 2.2 高架十字迷宫测量动物焦虑样行为16-18
  • 2.2.1 实验仪器16-17
  • 2.2.2 实验条件及方法17
  • 2.2.3 测试指标17-18
  • 2.3 免疫组化测定黑质TH的表达及海马区HE染色18-20
  • 2.3.1 实验试剂及仪器18
  • 2.3.2 实验方法18-20
  • 2.4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20-21
  • 3 结果21-31
  • 3.1 造模后SD大鼠的一般情况及HE染色结果21-22
  • 3.2 高架十字迷宫测量动物焦虑样行为结果22-27
  • 3.2.1 开放臂时间22-23
  • 3.2.2 开放臂次数比率23-24
  • 3.2.3 总次数24-27
  • 3.3 黑质TH免疫组化染色27-31
  • 4 讨论31-37
  • 4.1 HIBD模型及焦虑测量方法的选择31-32
  • 4.1.1 HIBD模型的选择31
  • 4.1.2 焦虑检测方法的选择31-32
  • 4.2 HIBD对焦虑样行为的影响32-33
  • 4.3 HIBD对黑质TH表达的影响33-34
  • 4.4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对HIBD后TH的表达及焦虑样行为的影响34-35
  • 4.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35-37
  • 5 结论37-39
  • 参考文献39-45
  • 综述45-55
  • 参考文献49-55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55-57
  • 致谢5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海锋;欧宁锋;钟旭;吴静;孙庚喜;李胜华;昌爱武;;DWI与~1H-MRS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年02期

2 仇子龙;胡荣贵;;基因印刻与天使综合征[J];生命的化学;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玮;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46和Usp26基因错义突变对去泛素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流行病学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黄成;果蝇蘑菇体亚结构在嗅觉长时记忆固化中的门控作用[D];清华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莹;泛素C末端水解酶UCH-L1在SAMP8小鼠海马CA1区的增龄变化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信建;记忆提取诱发杏仁体基底外侧核的蛋白降解在线索性恐惧记忆擦除过程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44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844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1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