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用药时机对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贫血疗效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9:16
本文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用药时机对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贫血疗效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贫血 血红蛋白 输血率
【摘要】:目的:早产儿贫血是早产儿血液系统最常见的并发症,指早产儿生后一年内发生的贫血[1],多以血红蛋白降低为主要诊断指标。由于早产儿造血系统发育不完善,骨髓造血功能薄弱[2],红细胞寿命较足月儿短,且缺乏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等抗氧化物质而更易发生贫血。此外早产儿髓外造血功能多集中于肝脏,而肝脏对缺氧敏感度较差,不能及时代偿,无法缓解贫血症状。另外孕8个月以前由母体获得的铁较少,致使早产儿铁储存减少[3],且早产儿较足月儿更易发生母胎输血,造成失血性贫血,进一步加重贫血程度。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早,发生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严重者可出现体重不增、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呼吸暂停、呼吸增快、心率增快、喂养不耐受等[4],甚至造成骨骼发育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损伤,因此积极防治早产儿贫血对于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改善预后尤为必要[5]。对于早产儿贫血的治疗,传统以输注红细胞治疗为主,通过直接补充血红蛋白,缓解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从而改善贫血症状。但近年来由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溶血反应,免疫抑制,病毒感染(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多种危害因素的影响,暴露了早产儿输血治疗的诸多弊端[6],因此发掘新型治疗方法十分必要。国外专家提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分泌可促进红细胞生成,由于早产儿生后EPO分泌不足[7],可引起并加重贫血,1985年EPO克隆成功,大量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于临床治疗,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并取得良好效果。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打破了传统上以输注红细胞为主的治疗,可适度减少红细胞输注的次数及输血量。研究表明[8]早期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减少早产儿贫血的发生率;亦有学者发现[9]应用大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贫血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但就最佳用药时机尚无定论,本实验旨在探讨EPO在早产儿贫血中的治疗时机以及对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贫血的疗效,为早产儿贫血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3至2015-12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胎龄32周/体重1500g和胎龄32-35周/体重1500-2000g),根据《实用新生儿学》贫血诊断标准:生后2周内以毛细血管血红蛋白(Hb)≤145g/L,静脉血Hb≤130g/L,生后大于2周Hb≤110g/L即诊断为贫血[10],除外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的脑室内出血,严重的感染症,心脏疾患等因素,符合上述标准的90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30例,各组内胎龄32周/体重1500g和胎龄32-35周/体重1500-2000g各15例,治疗1组在生后2周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750IU/kg.w,隔日1次,每周3次,应用至生后5周;治疗2组在生后3周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750IU/kg.w,隔日1次,每周3次,应用至生后5周;对照组常规治疗,不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仅生后2周开始给予口服铁剂至生后5周,治疗1组及治疗2组在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周后给予口服铁剂,三组给予元素铁的起始剂量均为2mg/kg.d,分2次口服,每周增加2mg/kg.d,至6mg/kg.d维持[11],输血指征:Hb100g/L,且出现贫血失代偿表现时,给予输同型去白悬浮红细胞,每次10-15ml/kg,并记录入选新生儿胎龄、体重、性别等相关临床资料以进行对比分析,(治疗1组于出生14、35天,治疗2组于出生21、35天,对照组在出生14、21、35天时抽取静脉血2ml)检测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红细胞压积(HCT),同时抽取桡动脉血2ml,注入无抗凝的生化管,2000r/min离心15分钟,分离出上清置于试管中,储存于-80℃冰箱中待检(保存时间不超过半年),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即贫血四项),比较在不同时机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贫血的疗效差异,以及三组病例对输血治疗的依赖性比较。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均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独立样本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三组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计数资料结果用率(%)表示,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均α=0.05,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所选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所选三组新生儿在胎龄、性别、体重、血红蛋白等方面均做了组间均衡性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2不同时间干预对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比较2.1治疗1组、治疗2组与对照组之间治疗前后贫血指标比较三组治疗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均无差异(P0.05)。三组治疗至生后5周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下降,但治疗1、2组血红蛋白(123.50±12.80)g/L,(110.00±11.56)g/L,红细胞压积(41.00±6.00)%,(34.00±5.44)%分别较对照组(100.83±11.43)g/L,(29.81±5.68)%下降程度小(P0.05),治疗1、2组网织红细胞(3.25±0.43)%,(2.72±0.67)%较对照组(1.96±0.45)%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1组血红蛋白(123.50±12.80)g/L、红细胞压积(41.00±6.00)%较治疗2组(110.00±11.56)g/L(34.00±5.44)%下降程度小(P0.05),治疗1组网织红细胞(3.25±0.43)%较治疗2组(2.72±0.67)%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EPO(17.16±8.35)IU/L,铁蛋白(337.50±128.84)ng/ml,较治疗2组(10.14±5.18)IU/L,(224.07±70.51)ng/ml均有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叶酸(18.10±3.21)ng/ml,维生素B12(699.6±411.6)pg/ml水平虽低于治疗2组(18.70±3.99)ng/ml,(835.6±366.8)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2胎龄32w/体重1500g早产儿在不同时间干预下贫血的疗效比较在胎龄32w/体重1500g早产儿中,治疗1组血红蛋白(117.90±14.43)g/L,红细胞压积(39.00±3.55)%、网织红细胞(3.10±0.34)%、EPO(11.33±5.21)IU/L,血清铁蛋白(321.2±149.0)ng/ml均明显高于治疗2组(13.00±8.34)g/L,(32.00±4.23)%,(2.55±0.50)%、(7.96±4.35)IU/L,(201.7±162.0)ng/ml(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叶酸(18.00±2.06)ng/ml,维生素B12(672.5±449.3)pg/ml水平虽低于治疗2组(19.98±4.02)ng/ml,(790.3±299.7)pg/ml,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3胎龄32-35周/体重1500-2000g早产儿不同时间干预下贫血的疗效比较胎龄32-35周/体重1500-2000g早产儿中:治疗1组血红蛋白(130.00±7.15)g/L,红细胞压积(43.00±7.55)%、网织红细胞(3.41±0.49)%、EPO(10.99±3.19)IU/L,血清铁蛋白(362.00±139.92)ng/ml均明显高于治疗2组(117.00±10.35)g/L,(36.00±6.13)%、(2.90±0.83)%、(8.96±3.35)IU/L,(253.13±47.29)ng/ml(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叶酸(17.41±3.87)ng/ml,维生素B12(713.8±257.6)pg/ml水平虽低于治疗2组(18.20±4.28)ng/ml,(732.2±410.8)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4相同时间干预下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比较在治疗1组中:胎龄32周/体重1500g者血红蛋白(117.00±14.43)g/L、红细胞压积(39.00±3.55)%、网织红细胞(3.10±0.34)%,EPO(11.33±5.21)IU/L,血清铁蛋白(235.00±92.22)ng/ml较胎龄32-35周/体重1500-2000g者(130.00±7.15)g/L,(43.00±7.55)%、(3.41±0.49)%,(23.33±7.21)IU/L,(309.00±124.98)ng/ml明显降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叶酸(19.98±4.02)ng/ml,维生素B12(790.3±299.7)pg/ml水平虽高于32-35周/体重1500-2000g者(17.41±3.87)ng/ml,(732.2±410.8)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治疗1组效果优于治疗2组,治疗2组的组内不再比较。3观察三组输血情况治疗1组输血例数11例,输血率36.67%;治疗2组输血例数13例,输血率43.33%;对照组输血例数19例,输血率63.33%。其中治疗1组输血率较对照组减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输血率较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1组输血率较治疗2组有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1组中胎龄32-35周/体重1500-2000g早产儿较胎龄32周/体重1500g输血率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有效,可减少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的降低,使贫血程度减轻。2生后2周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预防并治疗早产儿贫血作用效果优于生后3周用药,提示早期应用效果较好。3早期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对胎龄32-35周/体重1500-2000g的早产儿作用效果优于胎龄32周/体重1500g的早产儿。4早期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减少输血率,但不能完全避免输血。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贫血 血红蛋白 输血率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22.6
【目录】:
- 摘要4-9
- ABSTRACT9-15
- 英文缩写15-16
- 前言16-18
- 材料与方法18-20
- 结果20-22
- 附图22-24
- 附表24-28
- 讨论28-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7
- 综述 早产儿贫血治疗新进展37-47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历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慧娟;吴蕾;顾红;付锦艳;;延迟结扎脐带对早产儿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15期
2 霍乐颍;黄辉文;;早产儿贫血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11期
3 沈菁;丁国芳;;早产儿贫血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年11期
4 张惠欣;张宏玉;张晓丽;郝荣;;延迟断脐对新生儿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年10期
5 崔雪珍;杨燕;黄群丰;张苑平;;延迟断脐对母儿影响的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贾系群;刘翠青;纪素粉;许杏普;;影响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年03期
7 陈均龙;卢庆晖;阳红华;张志刚;夏晓芹;;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8 张国荣;;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meta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年05期
9 马文旭;李秀岩;程志勇;;早产儿贫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年12期
10 李秀桂;;74例早产儿贫血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3年07期
,本文编号:849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8491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