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区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0:05
本文关键词:崇安区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崇安区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的流行情况,进一步探讨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辖区内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间存在的突出情况,寻找有针对性的干预目标。更好的推动学生的健康促进工作,为辖区政府、教育、卫生部门制定全面、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建立我区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监测体系打下基础。方法参照“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制定小学、初中两套调查问卷。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选择各类小学8所、各类初级中学4所,对四年级至初三年级所的全部学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采用Epidate 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应用SPSS 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饮食相关行为中,15.7%的初中学生每天喝汽水饮料,26.1%的学生每天吃甜点,7.1%的学生经常吃西式快餐,34.8%的学生存在挑食,78.9%的学生能每天吃早餐,50.8%的学生经常喝奶,24.0%的学生为控制体重而锻炼身体,16.5%的学生刻意限制食物摄入。整体不健康饮食和不健康减肥的发生情况,女生比例高于男生。重点初中学生的早餐和喝奶习惯好于普通初中学生。父母学历高,核心和大家庭学生是健康饮食行为的保护因素。物质滥用行为中,8.8%的初中生尝试吸烟,5.6%的学生曾完整吸烟,2.1%的学生存在近期吸烟,32.2%的学生曾喝过酒,14.4%的学生近期饮酒,5.9%的学生一年内有过醉酒。吸烟、饮酒行为均为男生多于女生,普通初中多于重点初中。多因素分析中,吸烟与饮酒行为密切相关,单亲、重组家庭为饮酒行为的危险因素。非故意伤害行为中,30.3%的初中生存在骑车、步行及危险场所游泳等日常活动的危险行为,双手离把和骑车带人是主要表现。35.4%的学生受过伤害,9.1%遭遇严重伤害结果。跌倒和物体砸伤碰伤是伤害的主要原因。骨关节伤和割伤刺伤是严重受伤的常见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重点初中、女生、自感成绩较好为严重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父母学历较低、寄宿结构家庭、体重较重和较轻的学生为严重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故意伤害行为中,8.2%的初中生经常受欺侮,5.9%经常无安全感,23.0%学生曾经打架,2.5%的学生一年内打架超过6次。9.5%的初中生和5.0%的小学生经常感到孤独,20.5%的初中和11.0%的小学生经常因学习压力影响心情,7.0%的初中和3.8%的小学生经常失眠,11.7%的初中和6.9%的小学生经常抑郁。自杀意念初中为14.3%,小学为7.7%。离家出走意念中初中为20.6%,小学为10.8%。经常性校园暴力中,普通和重点初中无明显差异。学生不良情绪中,民工子弟小学,单亲、重组、隔代家庭以及学习成绩较差或者不稳定的学生是危险因素。离家出走意念与自杀意念、不良情绪发生及欺侮行为之间密切相关,初中女生离家出走意念高于男生,民工子弟小学是离家出走意念的危险因素。生活习惯相关行为中,13.7%的初中生每天都不能参加满1h体力活动。中小学生中,长时间看电视、课外作业、课外补习、电子游戏、上网的比例分别为:4.7%、8.4%、15.7%、5.7%、4.9%。26.8%的初中生和18.6%的小学生累计静态行为时间≥6h/天。多因素分析中,重点学校、父母学历较高为长时间静态行为的保护因素,而民工子弟小学、非常规家庭结构的学生为长时间静态行为的危险因素。精神成瘾行为中,3.8%的中小学生参加过类赌博活动,1.0%的中小学生存在网络成瘾。网络成瘾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初中高于小学,寄宿家庭和成绩较差为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健康危险行为在崇安区青少年中较为普遍,其流行状况存在自身特点。民工子弟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各类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程度较高,是今后干预的重点对象。外来流动儿童的行为情况值得广泛关注。重点中学学生课业压力以及其产生的不良情绪和长时间静态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初二、初三年级是危险行为高速增长时期,应加大干预力度,同时要实现关口前移,注重健康行为的自小培养。自感学习成绩差和特殊家庭结构(单亲、重组、隔代、寄宿家庭)的学生是健康危险行为的高危人群,应引起足够重视,应给予这些学生更充足的情感交流和行为引导。今后,应积极在辖区青少年中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心理引导,实现家庭——学校——社区的联动,创造良好的健康促进氛围,更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 健康相关行为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37;R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1
- 对象与方法11-14
- 结果14-72
- 1 一般情况14-16
- 2 健康相关行为16-72
- 2.1 饮食相关行为16-22
- 2.2 物质滥用行为22-28
- 2.3 非故意伤害行为28-34
- 2.4 故意伤害行为34-55
- 2.5 生活习惯相关行为55-65
- 2.6 精神成瘾相关行为65-72
- 讨论72-79
- 1 流行现状及其与同类研究结果对比72-75
- 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75-77
- 3 公共卫生实践的指导意义77-78
- 4 本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78-79
- 结论79-80
- 参考文献80-84
- 综述84-93
- 参考文献90-93
- 致谢93-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春燕;彭宁宁;冯晓刚;陆茜;;上海市青少年肥胖相关饮食行为变迁[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年02期
2 周志衡;王家骥;李芳健;李亮昌;杨巧媛;;广州市中小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现状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01期
3 刘爱玲;李艳平;胡小琪;崔朝辉;栾德春;王京钟;马冠生;;我国儿童少年闲暇时间静态活动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4期
4 任学锋,安家t,
本文编号:853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8531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