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两种不同治疗策略对儿童中度持续哮喘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09-17 10:00

  本文关键词:两种不同治疗策略对儿童中度持续哮喘的疗效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支气管哮喘 舒利迭气雾剂 辅舒酮气雾剂 孟鲁司特钠


【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升高和正常的中度持续哮喘患儿,均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即ICS+LABA治疗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即ICS+LTRA治疗,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从而为中度持续哮喘患儿在早期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间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中度持续哮喘患儿139例,所有哮喘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关于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儿童中度持续哮喘符合2008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患儿入组前查血常规,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是否增高,将患儿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组和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组,两组患儿均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2个亚组,即ICS+LABA治疗组和ICS+LTRA治疗组,观察期为12周。ICS+LABA亚组和ICS+LTRA亚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PEF占预计值百分比、日间哮喘评分和夜间哮喘评分等基线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并均知情同意。ICS+LABA亚组患儿给予舒利迭气雾剂,q12h;ICS+LTRA亚组患儿给予辅舒酮气雾剂,,q12h,并睡前咀嚼口服孟鲁司特钠5mg每晚。所有患儿均使用储雾罐辅助吸入气雾剂。观察期间如有哮喘急性发作,应立即给予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吸入,症状消失后停药,并记录使用速效缓解药物次数。所有患儿治疗期间第4、8、12周定期随访,检查气雾剂吸入情况及方法是否正确并收集数据。肺功能(PEF)采用简易呼气峰流速仪检测。12周后,统计患儿平均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PEF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及PEF变异率,治疗期间急救药物使用次数,无症状天数,评估哮喘临床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ICS+LABA治疗方案或ICS+LTRA治疗方案均能显著减少患儿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和改善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组ICS+LTRA治疗方案较ICS+LABA治疗方案组改善肺功能更明显(P<0.05),使用急救药品次数显著减少(P<0.05),无症状天数显著增多(P<0.05),且ICS+LTRA治疗方案临床控制率较ICS+LABA治疗方案高(P<0.05),而在夜间哮喘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组ICS+LABA治疗方案和ICS+LTRA治疗方案在降低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和改善肺功能,使用急救药品次数,无症状天数,临床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对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中度持续哮喘患儿,可以选择ICS+LTRA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更好的控制哮喘患儿的病情。2对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的中度持续哮喘患儿,选择ICS+LTRA或者ICS+LABA治疗方案均可,疗效相当。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舒利迭气雾剂 辅舒酮气雾剂 孟鲁司特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5.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英文缩略表11-12
  • 引言12-14
  • 第1章 临床研究14-39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7
  • 1.1.1 研究对象14
  • 1.1.2 诊断标准14
  • 1.1.3 病例纳入标准14
  • 1.1.4 病例排除标准14-15
  • 1.1.5 实验方法15-16
  • 1.1.6 观察项目和指标16
  • 1.1.7 所用仪器设备及药品16
  • 1.1.8 数据统计及分析16
  • 1.1.9 质量控制16-17
  • 1.2 结果17-27
  • 1.2.1 两亚组患儿性别分布比较17
  • 1.2.2 两亚组患儿年龄比较17-18
  • 1.2.3 两亚组患儿病程比较18
  • 1.2.4 疗前两亚组患儿日、夜间哮喘评分及 PEF 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18-19
  • 1.2.5 疗后较疗前日间、夜间哮喘评分及 PEF 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19
  • 1.2.6 两亚组患儿治疗后日间哮喘评分的比较19-20
  • 1.2.7 两亚组患儿治疗后夜间哮喘评分的比较20-21
  • 1.2.8 两亚组患儿治疗后 PEF 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21-22
  • 1.2.9 两亚组患儿治疗后 PEF 变异率的比较22-23
  • 1.2.10 两亚组患儿急救药物使用次数的比较23-24
  • 1.2.11 两亚组患儿无症状天数的比较24-25
  • 1.2.12 两亚组患儿治疗后病情控制水平分级的比较25-26
  • 1.2.13 两亚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26-27
  • 1.3 讨论27-34
  • 1.3.1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27
  • 1.3.2 支气管哮喘与吸入用糖皮质激素27-29
  • 1.3.3 支气管哮喘与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29
  • 1.3.4 支气管哮喘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29-31
  • 1.3.5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31-32
  • 1.3.6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32-33
  • 1.3.7 储雾罐的应用33-34
  • 1.3.8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34
  • 1.4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9
  • 第2章 综述 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39-48
  • 2.1 流行病学情况39
  • 2.2 哮喘病理生理研究进展39-40
  • 2.2.1 炎症机制39-40
  • 2.2.2 遗传机制40
  • 2.2.3 免疫机制40
  • 2.2.4 神经机制40
  • 2.3 现代医学对哮喘治疗的研究进展40-44
  • 2.3.1 抗炎治疗药物40-42
  • 2.3.2 支气管扩张药物42-44
  • 2.3.3 抗过敏药物44
  • 2.3.4 基因治疗44
  • 参考文献44-48
  • 附录 A 哮喘控制水平分级48-49
  • 附录 B 日间哮喘评分表和夜间哮喘评分表49-50
  • 附录 C 儿童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50-51
  • 附录 D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51-52
  • 致谢52-53
  • 导师简介53-54
  • 作者简介54-55
  • 学位论文数据集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蓉,杨安涯,余静,何晓芸,谢坚,管利荣;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儿童哮喘中重度持续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4年12期

2 王慧涵,梁宏元;糖皮质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及骨骼健康的影响[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3年05期

3 林瑾文;;糖皮质激素(GCS)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06年04期

4 胡桂英;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朱毅;陆丽华;;舒利迭与辅舒酮治疗儿童中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09年09期

6 刘贤文,周铭霞;儿童哮喘缓解期治疗体会[J];临床儿科杂志;1999年05期

7 郭海英;茶碱在治疗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地位与新认识[J];临床荟萃;1997年04期

8 丁秀琪;;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11期

9 喻森海;俞建德;邵波;;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12期

10 李峰;赵红洋;温暖;毕玫荣;吴蕾;朱薇薇;;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进展[J];实用全科医学;2007年10期



本文编号:868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868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9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