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9 13:19
本文关键词:儿童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75例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病例的临床资料、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03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次诊断为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的75例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随访纳入对象的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结果: (1)本组患儿有两个发病集中年龄,分别为1岁-4岁及9岁-13岁。 (2)本组75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其中以截瘫最多见(62.7%);44例(59%)伴感觉异常,60例(80%)有二便功能障碍;73.3%表现为急性完全性横贯性脊髓炎。 (3)本组儿童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以长节段脊髓损害多见,脊髓受累平均节段为9.67段;脊髓MRI检查显示部分性脊髓炎较完全性脊髓炎更易累及颈段脊髓。 (4)儿童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预后较成人好。本组患儿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有发生脊髓休克(P=0.001)、脊髓休克持续时间≥2周(P=0.015)、极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之比为(9.25±0.89):(14.03±2.87),P=0.000]、极期≥12天(P=0.004)、疾病达峰时间≤24小时(P=0.029)、病初发热(P=0.029)以及女性(P=0.021)。 (5)激素治疗可促进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结论: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以瘫痪、感觉异常及二便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疾病预后差异较大,临床工作中应早期识别本病的预后不良因素,,以便对个体预后进行初步评估并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儿童 脊髓炎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4.3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1 对象和方法12-14
- 2 结果14-20
- 3 讨论20-24
- 全文总结24-25
- 参考文献25-27
- 文献综述27-36
- 参考文献33-36
- 致谢36-3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文章目录37-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莉,蔡方成;格林-巴利综合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08期
2 蔡方成;钟敏;;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12期
3 刘智胜;;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年08期
4 邹丽萍;;小儿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年08期
5 杨亭亭;刘广志;;视神经脊髓炎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年04期
本文编号:881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8818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