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率及重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率及重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重症ABO HDN 母婴ABO血型不合 发病率 高胆红素血症 C-反应蛋白
【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HDN)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患儿母亲体内由于不存在胎儿的某些父源性红细胞血型抗原,当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循环或母体通过输血等其他途径接触这些抗原后,母体则被该抗原致敏,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此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时,则会与胎儿红细胞膜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结合了上述抗体的红细胞会随之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被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溶解破坏,进而导致溶血。至今人类已经发现26个红细胞血型系统,160种血型抗原,其中多个系统可致新生儿溶血病,而以ABO、Rh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溶血为最常见。在我国,Rh(-)人群约占0.04%,远低于白种人的15%,故临床上以ABO血型不合的发生率最高,其中以母/子血型O/A(B)组合的新生儿溶血病最为常见。随着抗D免疫球蛋白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西方发达国家Rh溶血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分别由1%降至0.02%及由25%降至8-9%。新生儿ABO溶血病(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ABO HDN)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出现黄疸、轻度贫血,一般认为其病情不及Rh HDN危重。但若未能早期发现患儿存在高胆红素血症并对其进行干预,会导致病情进展,此时患儿常需要换血治疗,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并发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是导致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即使在医疗保障体系较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早期出院的政策使高胆红素血症重返院治疗的人数增加。所以近年来重症ABO HDN的早期预测及防治已成为西方国家新生儿溶血病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 ABO HDN的发病率,因种族、地区及卫生条件的影响。文献报道黑色人种、亚裔人种、阿拉伯人种、及拉丁美洲人种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较高,而白种人相对较低。亚裔人口的研究尚不多,印度报道母婴ABO血型不合率是15-20%,其中有10%发生ABO HDN [6]:新加坡报道母婴ABO血型不合率为15.69%,而ABO HDN的发生率为1.43%。我国母婴ABO血型不合率一般认为在20-25%,子代ABO HDN的发生率各报道间差异较大,认为占母婴ABO血型不合的1/5到1/10,而ABO HDN的发病率报道在2%-5%之间,其中沈阳、安徽报道的发病率分别为4%及4.3%,广东地区尚未见确切报道。鉴于中国人ABOHDN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明确,为了提高对ABO HDN的认识,进而研究重症ABOHDN早期预测手段,目前,有必要先对ABO HDN发病率及其特点进行深入调查。 ABO HDN的临床表现与Rh HDN不同:主要症状为黄疸,贫血不明显或轻度贫血,多数病情较轻,少数重症可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显著黄疸,伴严重贫血,若不积极干预,可致胆红素脑病。随着我国医疗、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儿在生后24-48小时即随母亲出院,这导致了ABO HDN的漏诊率增加。同时,ABO HDN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成为了新生儿二次返院及换血治疗的主要原因。所以早期预测重症ABO HDN,从而及时干预,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及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是ABO HDN治疗的关键环节。许多临床研究已证明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明显降低换血治疗率。但丙种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价格昂贵,且有导致传染疾病、过敏及坏死性小肠炎等不良并发症的危险,所以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仅适用于重症ABO HDN。因此早期预测ABO HDN的病情轻重还可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三十多年来,国外学者一直努力从基础及发病机制方面探讨重症ABO HDN的相关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可能的危险因素有:(1)母亲体内抗体的浓度;(2)抗体的亚型;(3)抗体的糖基化;(4)胎盘转运抗体的能力;(5)抗体的特异性;(6)胎儿脾脏的成熟度;(7)Fc受体的多样性等,但上述因素在临床上的有应用价值仍有待开发。而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研究则主要从临床常规开展的血清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及围生期资料等方面分析重症ABO HDN的早期预测指标。国内的研究报道主要侧重于基础及血清学方面,如:溶血的严重程度与孕妇血清IgG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等。目前,关于早期预测重症ABO HDN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报导尚不多。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正常血清CRP浓度极低。在炎性反应或(和)应激状态下,血清CRP可在数小时或1-2天内急剧升高数十甚至上百倍,因此临床上一直以血清CRP来作为判断感染的早期指标。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无明显感染症状的ABO HDN的患儿CRP轻度增高,这时常因感染不能排除,故常对临床抗生素使用的决策产生干扰影响。CRP是否能作为反映ABO HDN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亦未见报道。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是近年发现的比CRP更特异、更灵敏地反应细菌感染的一项指标。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1.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我院出生的新生儿ABOHDN的发病情况,了解本地区母婴ABO血型不合率,ABO HDN发病率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DAT)阳性率。2.前瞻性分析2012-2013年在我科收治的ABO HDN足月新生儿的母婴围生期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血清学、血液学检查资料,分析重症ABO HDN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测及合理诊治重症ABO HDN提供依据。3.前瞻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ABO HDN的足月新生儿入院第1天与第3天的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检查结果,观察CRP和PCT在ABO HDN合并/无合并感染、有高胆红素血症/无高胆红素血症时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研究方法 1.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调查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研究2009年-2013年我院出生的O型血母亲、非O型血父亲的新生儿。 1.2检测指标 新生儿断脐后,取胎盘端的脐静脉血3-5ml。做ABO血型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DAT)、游离试验、释放试验(在我院输血科按常规方法进行)。 1.3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为新生儿ABO HDN[1]:①母子ABO血型不合;②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③早期出现病理性黄疸和/或贫血(Hb≤170g/L)和/或溶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足月儿≥6%,早产儿≥10%)。 2.重症ABO溶血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1研究对象与分组 2.1.1前瞻性对研究2012年-2013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ABO HDN的足月新生儿进行分析。根据是否有高胆红素血症分为重症组及轻症组。 2.1.2ABO HDN诊断标准:同第一章。 2.1.3高胆红素血症标准:脐带血TSB≥4mg/dL[23],生后24小时内TSB≥11.5mg/dL或上升速度≥0.5mg/dL/h,48小时内≥15mg/dL,72小时内≥17.5mg/dL,96小时内≥20mg/dL[24]。 2.1.4排除标准:早产儿及合并新生儿窒息、G-6-PD酶缺乏症、新生儿感染等疾病的足月儿。 2.2观察指标 2.2.1比较两组患儿及其母的一般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分钟Apgar评分、年龄、孕次、产次、生产方式)。 2.2.2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学、血液学检测结果。 血清学:溶血三项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血型。 血液学: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百分比、血清总胆红素。 2.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新生儿是否发生重症溶血病为因变量,以上述单因素分析筛选的(p0.05)的各项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重症ABO HDN相关的危险因素。 3.C反应蛋白在ABO溶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3.1研究对象及分组 3.1.1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ABO HDN的足月新生儿。根据临床资料(其母产前有无感染,有无胎膜早破,胎盘病理结果及患儿体温及临床表现)或血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将非感染组的患儿分为高胆组与非高胆组。 3.1.2ABO HDN诊断标准:同第一章。 3.1.3高胆红素血症标准:同第二章。 3.2观察指标及计算 入院后收集患儿及其母一般资料,患儿第1天及第3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CRP、PCT、血清总胆红素(TSB)、血常规。 3.3检测方法 所有检测项目均送检南方医院检验科。 CRP检测:采用罗氏CRP诊断试剂盒,仪器为罗氏Cobas c501,测定方法为免疫比浊法。 PCT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Cobas e601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罗氏诊断试剂盒(上海罗氏有限公司)检测。 判定标准:CRP的正常参考区间为0-5mg/L,结果大于5mg/L判定为异常。新生儿PCT的正常参考区间为生后0-6小时≤2μg/ml,6-12小时≤8μg/ml,12-18小时≤15μg/ml,18-30小时≤21μg/ml,30-36小时≤15μg/ml,36-42小时≤8μg/ml,42-48小时≤2μg/ml,48小时后≤0.05μg/ml。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各项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应用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准确度。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 2009-2013年在南方医院分娩的新生儿共16092例,其中母亲O型血、父亲非O型血的新生儿共398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有2116例(各年分别为241例,647例,761例,1142例,103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发生率平均为13.15%(各年分别为11.87%、12.45%、13.62%、12.90%、14.18%);其中确诊ABOHDN233例(各年分别为25例、31例、47例、54例、76例);在母婴ABO血型不合中的发病率平均为11.01%(各年分别为10.37%、9.25%、11.11%、9.75%、13.50%);在所有出生人口中的发病率平均为1.45%(各年分别为1.23%、1.15%、1.51%、1.26%、1.91%)。DAT阳性152例,在ABO HDN中占65.24%。 2.重症ABO溶血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 2.1单因素分析 重症组与轻症组间的中性粒细胞(×109/L)(14.38±4.76vs12.56±4.71)、血红蛋白(g/L)(143.3±26.66vs162.27±23.600)、红细胞压积(1/L)(0.41±0.09vs0.47±0.06)、网织红细胞百分比(%)(9.75±4.19vs5.98±1.95)、血清总胆红素(umol/L)(213.52±75.96vs99.72±42.68)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患儿血型、DAT结果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建立的重症ABO HDN预测回归模型,血清总胆红素(OR:18.441,95%CI:4.423-76.883)及网织红细胞(OR:1.03,95%CI:1.018-1.042)百分比与重症溶血病显著相关。 2.3重症ABO溶血病预测回归模型 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94.85%,假阳性率为5.15%,假阴性率为26.32%。 3.C反应蛋白在ABO溶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3.1两组CRP、PCT值 感染组入院第1天、第3天均高于非感染组:CRP:1.40(0.20,6.95) vs0.30(0.10,1.50)/Dayl,12.70(2.70,4.50) vs1.80(0.90,4.30)/Day3; PCT:1.05(0.42,10.05) vs0.43(0.15,1.48)/Day1,3.21(0.95,7.80) vs0.37(0.21,0.68)/Day3, p0.05。 3.2两组的异常值检出率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异常值检出率分别为:CRP:62.5%(5/8);18.58%(21/113); PCT:75%(6/8);0.88%(1/113)。 CRP异常值感染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29.57±18.43vs11.00±7.20,p0.05。 3.3非感染两组CRP值 在非感染组患儿中高胆组高于非高胆组:1.90(0.50,5.00)vs0.20(0.10,1.15),p0.05。 3.4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评价 在诊断感染时,PCT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均优于CRP:分别为0.793vs0.690;0.994vs0.811;0.978vs0.802。 3.5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嗜酸性粒细胞及孕母产次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EOS:0.23±0.13vs0.36±0.24;产次:1.28±0.53vs1.55±0.71; p0.05。 结论 1.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大样本研究。研究总结并计算了位于广东地区的南方医院连续5年数据资料中的母婴ABO血型不合率、ABO HDN在母婴ABO血型不合中的发生率及在出生人口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3.15%(11.87%—14.18%)、11.01%(9.25%—13.50%)和1.45%(1.15%—1.91%)。 2.根据本研究结果,重症组与轻症组间的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百分比、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根据所建立的重症ABO HDN预测回归模型,总胆红素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与重症ABO HDN显著相关;重症ABO HDN预测回归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为73.68%、94.85%、5.15%、26.32%。 3.本研究发现CRP在部分无合并感染的ABO HDN患儿中可轻度增高,其对预测ABO HDN是否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重症ABO HDN 母婴ABO血型不合 发病率 高胆红素血症 C-反应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2.18
【目录】:
- 摘要3-11
- ABSTRACT11-21
- 前言21-25
- 第一部分 2009-2013我院新生儿ABO溶血发病率调查25-29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25-26
- 2. 结果26-27
- 3. 讨论27-29
- 第二部分 重症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相关因素分析29-35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29-30
- 2. 结果30-32
- 3. 讨论32-35
- 第三部分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临床意义35-42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35-36
- 2. 结果36-39
- 3. 讨论39-42
- 全文总结42-43
- 参考文献43-51
- 综述51-57
- 参考文献55-57
- 成果57-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晨光;吴子钊;王亚荣;庞桂芝;贺志安;孔玉凤;;ABO新生儿溶血病与O型孕妇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含量的相关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7年01期
2 林甲进,朱碎永,张瑛;黄疸患儿ABO、Rh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的调查与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3年02期
3 张艳;刘孟黎;刘晟;贺晨;邢荷香;;母体血清IgG亚型含量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联[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年01期
4 李丽;候瑞英;郑艳艳;孙明强;张成元;;血前降钙素及C反应蛋白检测对新生儿应激状态的意义[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7年06期
5 龚瑾;曹蓓;;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6 叶铁真;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18期
7 刘孟黎;张艳;刘晟;邢荷香;贺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母亲血清中IgG亚类水平的临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年04期
8 黄晨艳,季钢,杨礼超,殷茵;调查我院ABO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及其特点[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9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叶鸿瑁,丁国芳;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03期
10 何小云;;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年07期
,本文编号:884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88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