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轮状病毒性腹泻小鼠肠道屏障的影响及机制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27 09:40
本文关键词:益生菌对轮状病毒性腹泻小鼠肠道屏障的影响及机制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益生菌 轮状病毒 乳鼠 肠道粘膜屏障 sIgA
【摘要】:目的:通过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新生小鼠,观察益生菌对RV感染小鼠肠道粘膜的作用,探讨益生菌对肠道粘膜屏障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用MA104细胞培养轮状病毒株,并进行蚀斑实验检测RV毒力。将80只昆明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模型组(30只)、益生菌组(30只)。益生菌组及模型组乳鼠禁食6小时后给予0.2ml(2×108PFU)的KU株轮状病毒。病毒吸附24h后,益生菌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制剂108CFU/kg(0.1ml/只)灌服,直至实验结束,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每天给予0.1ml生理盐水灌胃。每天观察乳鼠,记录乳鼠的腹泻只数及体重;分别于灌服益生菌后第1d、2d、3d、4d、5d、6d、7d处死相应组乳鼠3~4只。取小鼠小肠组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肠粘膜的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小肠粘膜中紧密连接蛋白ZO-1(zonula occludens-1)、Occludin的分布和表达;取颈部动脉血液作TNF-α检测;取小肠液体作sIgA检测。提取小肠组织核蛋白,用ELISA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的含量。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观察期间,乳鼠腹泻率及体重变化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益生菌组均出现腹泻,,其中模型组在第3d腹泻乳鼠率达到高峰,体重明显下降(P0.05);同时间点益生菌组与模型组比较,乳鼠腹泻率下降,体重增长。 2.肠粘膜病理改变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肠粘膜绒毛形态结构完整,模型组肠粘膜上皮细胞空泡样变、绒毛结构紊乱;益生菌组肠粘膜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益生菌组ZO-1, Occludin表达明显降低(P0.05),第3d其值降到最低;益生菌组与模型组同时间点相比较,益生菌组的ZO-1、Occludin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 4..肠道内sIg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益生菌组sIgA有明显减低(P0.05),模型组在第3d其值降到最低,以后逐渐恢复。同时间点益生菌组与模型组比较,sIgA显著增加(P0.05)。 5.对照组血清TNF-α、小肠组织NF-κB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模型组与益生菌组血清TNF-α、NF-κB值均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第2天出现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缓慢降低;而同时间点的益生菌组TNF-α、NF-κB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益生菌能够改善轮状病毒腹泻乳鼠的肠黏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增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分布;增加肠道sIgA的产生,减少炎症因子TNF-α, NF-κB的产生,从而有利于保护肠道粘膜屏障,促进粘膜屏障的恢复。
【关键词】:益生菌 轮状病毒 乳鼠 肠道粘膜屏障 sIgA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5.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材料与方法10-20
- 结果20-27
- 讨论27-32
- 小结32-33
- 参考文献33-43
- 综述43-52
- 参考文献49-52
- 缩略词对照表52-53
- 附录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蒙蒙;罗佳波;陈文;;止泻退热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2 邓朝晖;许春娣;陈舜年;;新生小鼠轮状病毒腹泻模型建立及病理学致病机制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8年10期
3 蔡宝珍,黄志华;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母乳性黄疸临床观察和机制探讨[J];新生儿科杂志;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928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9289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