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前列腺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04:36

  本文关键词: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前列腺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组织分型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扩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分数 磁共振成像 Gleason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在正常前列腺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eripheral zone,PZ)和中央腺区(central zone,CZ)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差异,探讨其随年龄变化的演变规律,初步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在前列腺疾病的应用中提供研究基础。方法:50名健康志愿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3组,A组(18~30岁,n=14),B组(31~50岁,n=24),C组(51~63岁以上,n=12),既往均无前列腺疾病史。采用3.0 T MR扫描仪,行常规T2WI脂肪抑制相及DTI扫描,将DTI扫描数据在Neuro 3D软件中行后处理分析。重建DTT图显示正常前列腺纤维空间结构特点。分别测量不同年龄段正常前列腺PZ和CZ的FA值和ADC值。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研究正常前列腺PZ和CZ的FA值和ADC值间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研究各组内正常前列腺PZ左右叶的FA值和ADC值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one-way AVONA)研究各组间PZ、CZ的FA值和ADC值组间差异,两组间比较采用S-N-K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正常前列腺PZ、CZ的FA值和ADC值与年龄相关性。结果:①50名正常前列腺均成功完成FA值和ADC值测量,重建DTT图能显示外周带主要为左右、前后走行环形纤维束,中央腺区主要为首尾走行纤维束。②正常前列腺PZ和CZ的FA值分别为0.175±0.031,0.239±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前列腺PZ和CZ的ADC值分别为(1.691±0.144)×10-3mm2/s,(1.450±0.113)×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年龄段内PZ左右叶FA值、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年龄段间PZ和CZ的FA值及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PZ的FA值分别为0.186±0.028, 0.173±0.025,0.166±0.030;ADC值分别为(1.548±0.107)×10-3mm2/s,(1.723±0.024)×10-3mm2/s,(1.802±0.125)×10-3mm2/s,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CZ的FA值分别为0.238±0.288,0.232±0.026,0.224±0.033;ADC值分别为(1.405±0.115)×10-3mm2/s,(1.439±0.119)×10-3mm2/s,(1.483±0.102)×10-3mm2/s,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Z的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498,P0.05),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682,P0.05),CZ的FA值和ADC值变化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3.0 T MR DTI技术在正常前列腺研究中具有可行性,FA值和ADC值能够反映正常前列腺细微组织结构间的差异。DTT图能较好的显示正常纤维束的空间结构特点。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DTI参数值和参数图的特征,研究FA值、ADC值和DTI参数图在BPH组织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BPH患者资料,行常规T2WI-FS相及DTI扫描,将DTI扫描数据在Neuro 3D软件中行后处理分析,观察不同类型BPH的DTI参数图的信号差异。测量不同类型BPH的FA值、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其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判FA值和ADC值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最适分界值。结果:腺体增生为主的BPH 30例,间质增生为主的BPH 20例。①DTI参数图信号特点:间质增生为主的BPH的T2WI-FS图、FA图、ADC图信号较腺体增生为主的BPH信号均匀,前者DTT图显示纤维束走行规则、较稠密、无断裂,后者局部可见纤维束中断、断裂。②腺体增生为主的BPH和间质增生为主的BPH的FA值分别为0.257±0.037,0.294±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8,P0.05)。ADC值分别为(1.377±0.056)×10-3mm2/s,(1.197±0.092)×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0,P0.05);③根据ROC曲线分析,FA值和ADC值对鉴别不同类型BPH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FA值曲线下面积为0.833,最适分界值为0.275(敏感度83.3%,特异度100%);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973,ADC值最适分界值为1.323×10-3mm2/s(敏感度86.7%,特异度100%)。结论:DTI参数值和参数图对BPH组织分型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proscate cancer,PCa)不同组织间的DTI参数的差异。研究FA值和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同第一部分,5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同第二部分。选择前列腺癌患者50例,对其前列腺均行常规MRI及DTI扫描。根据前列腺癌组织Gleason评分分为低级别组、中级别组和高级别组3组。运用Neuro 3D软件测量前列腺癌组织的FA值、ADC值。采用ANOVA研究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中央腺区、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FA值和ADC值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I)确定FA值和ADC值区分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采用ANOVA研究不同分级组前列腺癌的FA值和ADC值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分级组FA值和ADC值与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中央腺区、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FA值分别为0.175±0.031、0.239±0.032、0.272±0.034、0.326±0.043,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7.344,P0.05),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中央腺区、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ADC值分别为1.691±0.144×10-3、1.450±0.113×10-3、1.305±0.114×10-3、0.987±0.122×10-3,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2.739,P0.05),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根据ROC曲线分析,FA值曲线下面积为0.842,根据Youden指数最大,阈值为0.285,诊断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66%;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964,阈值为1.117×10-3,诊断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8%;FA值联合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967;④低级别组、中级别组、高级别组FA值分别为:0.284±0.313、0.293±0.347、0.369±0.347,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34.533,P0.05),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分别为:1.070±0.072×10-3、0.961±0.081×10-3、0.821±0.048×10-3,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9.987,P0.05),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FA值和ADC值与Gleason评分相关关系:FA值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884,P0.05),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810,P0.05)。结论:DTI参数能够反映不同前列腺组织的微观差异,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评价前列腺癌的分级和预后。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组织分型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扩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分数 磁共振成像 Gleason评分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2;R737.25;R697.3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Abstract8-14
  • 引言14-20
  • 参考文献17-20
  • 第一部分 正常前列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研究20-40
  • 前言20
  • 资料与方法20-22
  • 结果22-28
  • 讨论28-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0
  • 第二部分DTI参数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分型的价值研究40-54
  • 前言40
  • 资料与方法40-42
  • 结果42-49
  • 讨论49-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4
  • 第三部分DTI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研究54-76
  • 前言54-55
  • 资料与方法55-58
  • 结果58-66
  • 讨论66-71
  • 结论71-72
  • 参考文献72-76
  • 综述76-91
  • 参考文献87-91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91-9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92-93
  • 致谢93-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马;梁朝朝;付圣权;徐胜春;郝宗耀;余秋健;;犬正常前列腺导管系统形态的初步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12期

2 张小马;梁朝朝;;正常前列腺形态组织学及影像学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11期

3 陈燕萍;黄晖;陈斌;苍鹏;;正常前列腺MRI定量测定[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04期

4 于满;正常前列腺的1.5T MR成象[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1年03期

5 焦自梅;王锡臻;胡娜;刘金刚;王滨;王光彬;李莉莉;;吸入混合气BOLD-fMRI对正常前列腺组织加龄性变化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3期

6 王国增,杨望萍,柴淑红,杨小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增生症中的表达[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08期

7 王辉;吕申;杨光;牛思东;徐文林;;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的经直肠超声造影特点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年11期

8 王美顺,孟彦,郑宝钟,孟娟,齐云飞,李金岭,候庆冬,孟茜;国人正常前列腺组织学结构的加龄性变化[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3年04期

9 李岩;王栋;李建军;岑松;李传资;冯雄;刘元晓;余宁;赵应满;许琴;;正常前列腺外周带3DMRS定量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12期

10 杜跃军;熊林;娄艳;石向华;谭万龙;郑少斌;;PDCD5蛋白在人类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谭万龙;杜跃军;郑少斌;张辉见;陈鹏亮;;PDCD5蛋白在人类正常前列腺、BPH及Pca组织中的表达[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赵福军;夏术阶;;基因表达差异及其对前列腺癌上皮细胞成瘤的影响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延伦;周荣祥;綦海燕;严博泉;张宗亮;吴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继;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前列腺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小马;犬正常前列腺导管系统的形态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2 李彦娴;常规MRI与P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22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022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7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