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基于弥散加权成像功能扩散图的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早期评价

发布时间:2017-10-23 22:17

  本文关键词:基于弥散加权成像功能扩散图的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早期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DWI ADC值 f DMs 体素 早期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功能扩散图(f DMs)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早期各时段的反应性。方法 32例符合手术指征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1 d、化疗中(7、14和28 d)行MR-DWI扫描。设置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或体素变化率≤10%为阴性反应,变化率10%为阳性反应;采用传统方式于产生的ADC图上测量记录其ADC值;将图像数据导入DWI-f DMs操作系统并逐期逐层手工勾画肿瘤靶区,设置操作系统评价区ADC值参数:ADC1.300、1.300≤ADC≤1.400及ADC1.400,记录各期靶区总体素和各统计区ADC百分比,染色显示靶区肿瘤内部情况;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两方法的先进性。结果 32例患者采用DWI-f DMs模式治疗1周后检出阳性反应29例(90.63%),而局部ADC模式1周后仅检测到1例(3.12%)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周后DWI-f DMs和ADC方式检出阳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总体素出现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分区统计:ADC1.300区体素百分比呈减低趋势,ADC1.400区百分比呈增加趋势。结论与传统ADC方法相比,DWI-f DMs能更早地检测到宫颈癌治疗中整体肿瘤靶区的反应性。DWI-f DMs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早期监测手段,并可预测其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
【关键词】DWI ADC值 f DMs 体素 早期评价
【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00000184) 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编号:2012C038)
【分类号】:R445.2;R737.33
【正文快照】: 精准医学个性化治疗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如何及早验证其疗效成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肿瘤放化疗结束2~3个月后待其形态改变才能判断疗效[1]。尽管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2]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3]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判断复苏后者预后[J];河南医学研究;2007年04期

2 张新娟;武乐斌;王光彬;曲蕾;魏煜龙;;弥散加权成像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05期

3 黄华乔;滕华英;;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腔隙性脑梗死[J];临床医学;2008年06期

4 吴伟峰;张建军;刘铁;葛焕祥;丁辉;;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在体部淋巴结成像中的初步应用[J];肿瘤学杂志;2008年09期

5 韩博;杨广夫;何滨;王斌;姚晓群;闫新成;李金柱;刘晖;杨小军;富宪民;张文奎;张保其;;膝关节骨髓弥散加权成像的b值选择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11期

6 李华兵;肖恩华;;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11期

7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肿瘤学应用图谱》已出版[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4期

8 焦志云;李澄;陈文娟;;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9年03期

9 吴旭;马常英;赵霞;;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年04期

10 魏来;管永靖;陈克敏;;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及前景[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明丽;胡军武;甘新莲;王承缘;夏黎明;;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2 杨帆;杨太珠;罗红;;能量多普勒和弥散加权成像在妇科中的相关性[A];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3 闵庆华;杨军;翟渌澜;杨华;;弥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马超;陈士跃;王鹤;刘敬禹;陆建平;;小视野胰腺高分辨弥散加权成像[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志伟;夏黎明;;心肌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的初步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罗柏宁;李立;;肝型和脑型肝豆变性的脑氢质子波谱及弥散加权成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红霞;隋淑华;刘洋;张修石;;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在子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娄路馨;彰俊杰;时高峰;;MR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沈健;祝跃明;钱海锋;李凤琪;姚丽娣;李海良;;ROC曲线评价弥散加权成像对直结肠癌肝转移灶的检出价值[A];2012年浙江省放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林檬;谭玉钏;;MRI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刚;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2 任翠;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术前评估及放化疗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徐贤;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喉癌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贺帅;3.0T磁共振动态增强与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及其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3 罗森(Roshan Kumar Aumeer);三阴性孔腺癌与三种不同亚型非三阴性乳腺癌在动态增强磁共振及弥散加权成像的对比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4 雷正勇;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正常人脑中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洪超;弥散加权成像鉴别炎性和转移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6 崔航;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7 邓义;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临床应用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黄平;弥散加权成像阳性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及预后评估[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9 石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瘤化疗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靳凯辉;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85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085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5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