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能谱成像评价结肠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早期疗效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3:39
本文关键词:CT能谱成像评价结肠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早期疗效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结肠癌 血管生成抑制剂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宝石能谱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成像评价结肠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早期疗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只荷瘤裸鼠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各10只。在肿瘤种植后第8天两组各随机选取5只荷瘤裸鼠行平扫及能谱CT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10s,20s和1min)。实验组剩余荷瘤裸鼠(5只)在肿瘤种植后第8天腹腔注射贝伐单抗进行治疗干预,对照组剩余荷瘤裸鼠(5只)同时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进行治疗。于治疗后第7天将各组剩余的5只荷瘤裸鼠行平扫及能谱CT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10s,20s和1min)。扫描后处死荷瘤裸鼠取瘤体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第七天,能谱CT三期增强扫描各期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边缘的碘含量均高于肿瘤中心,实验组肿瘤边缘及肿瘤中心各期增强扫描的碘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VD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G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谱CT增强检查各期肿瘤边缘碘含量的标准化值与MVD值均存在相关性(r为0.994.0.91和0.850,p均0.05),与VEGF值无相关性。结论能谱CT能够活体监测贝伐单抗治疗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抗血管生成早期疗效,能较为敏感的监测到肿瘤碘含量的变化,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微循环灌注及血管生成情况,可以为临床监测肿瘤治疗疗效提供参考的指标和价值。
【关键词】:结肠癌 血管生成抑制剂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0.44;R735.3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
- 研究现状、成果11-12
- 研究目的、方法12-13
- 1 对象和方法13-21
- 1.1 细胞系及实验动物13
- 1.2 主要抗体和实验试剂及耗材13
- 1.3 主要溶液及试剂配制13-14
- 1.4 影像学扫描仪器、数据分析软件与对比剂14
- 1.5 实验设计14-15
- 1.6 实验方法15-17
- 1.6.1 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培养15-16
- 1.6.2 建立荷HT29裸鼠移植瘤模型16
- 1.6.3 贝伐单抗处理荷HT29裸鼠移植瘤建立动物模型16-17
- 1.7 能谱CT成像17-18
- 1.7.1 扫描前准备17
- 1.7.2 GSI模式CT平扫17
- 1.7.3 能谱CT增强扫描17
- 1.7.4 能谱CT后处理17-18
- 1.8 病理标本处理与观察18-20
- 1.9 统计学分析20-21
- 2 结果21-34
- 2.1 两组肿瘤生长情况比较21
- 2.2 两组肿瘤三期增强扫描肿瘤中心及肿瘤边缘碘含量标准化值(mg/ml)21-23
- 2.3 治疗第七天各期能谱CT扫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心区和同期肝脏内非血管区的碘含量测量23
- 2.4 病理检查结果23-25
- 2.5 病理结果与能谱CT结果对照25-34
- 3 讨论34-38
- 3.1 能谱CT成像34
- 3.2 抗血管生成治疗机制34
- 3.3 能谱CT成像无创性评价肿瘤抗血管生成早期疗效34-35
- 3.4 VEGF表达及MVD结果分析35-36
- 3.5 实验的局限性与展望36-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1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1-42
- 综述 能谱CT在肿瘤性病变的应用研究进展42-58
- 综述参考文献53-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邴晶;肺癌宝石能谱CT碘基值与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3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10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