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MRI对伴导管扩张的病变及黏液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17-11-11 23:28
本文关键词:乳腺MRI对伴导管扩张的病变及黏液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导管扩张 鉴别诊断 乳腺肿瘤 黏液癌 纤维腺瘤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MRI上伴导管扩张的乳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乳腺MRI对此类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MRI上伴导管扩张的乳腺病变病例114例,分析与病变相伴的扩张导管数目、分布、强化特征及其与强化病灶的位置关系。由2名从事乳腺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师依据2013年版乳腺BI-RADS-MRI标准对良恶性病变的MRI表现进行评估,意见不同时,经讨论取得共识。导管与肿块及非肿块强化病灶的位置关系定义为Ⅰ-Ⅴ型。Ⅰ型:病灶局限于导管内;Ⅱ型:病灶位于导管一端;Ⅲ型:病灶位于导管外,与导管相邻;Ⅳ型:病灶各个方向均可见扩张导管或导管穿过病灶;Ⅴ型:混合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良性组与恶性组影像学表现及溢液性质差别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患者年龄及肿块病灶的直径差异采用两个样本的t检验。结果114例患者共检出120个乳腺病变,良性病变79个,恶性病变41个。恶性组年龄(56.9岁)较良性组年龄(46.8岁)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诊断伴导管扩张的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82.3%、74.1%和98.5%。(1)良性组扩张导管线样分布占50.6%(40/79),段样分布占49.4%(39/79);恶性组扩张导管线样分布占22.0%(9/41),段样分布占78.0%(32/41);良恶性病变导管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2)增强后,良性组无强化占22.8%(18/79),单纯导管强化占32.9%(26/79),肿块强化占16.5%(13/79),非肿块强化占27.8%(22/79);恶性组肿块强化占58.5%(24/41),非肿块强化占41.5%(17/41);良恶性病变强化类型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非肿块强化病灶中,良性组强化病灶线样分布多见(50.0%,11/22),节段分布次之(22.7%,5/22);恶性组强化病灶节段分布多见(52.9%,9/17),区域(17.6%,3/17)及多区域(17.6%,3/17)分布次之;良恶性病变强化分布类型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良性组病变内部散在小结节状强化多见(45.5%,10/22),集簇小结节状强化次之(36.4%,8/22);恶性组病变内部成簇小环状强化多见(41.2%,7/17),集簇小结节状强化次之(29.4%,5/17);良恶性病变内部强化方式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组导管扩张与强化病灶的位置关系多呈I型(40.9%,9/22)及III型(31.8%,7/22),恶性组导管扩张与强化病灶的位置关系大多呈IV型(70.6%,12/17),良恶性病变导管与病灶位置关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上伴导管扩张的乳腺良恶性病变增强后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正确分析有助于此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目的探讨MRI对乳腺黏液癌与T2WI上高信号的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乳腺黏液癌(单纯型8例,混合型8例),41例(43个)年龄≥40岁且T2WI上为显著高信号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MRI表现。由2名从事乳腺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师依据2013年版乳腺BI-RADS-MRI标准对乳腺黏液癌及纤维腺瘤的MRI表现进行评估,意见不同时,经讨论取得共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黏液癌与纤维腺瘤的形态学表现、强化方式(包括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比较采用c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年龄、ADC值的比较采用两个样本的t检验。结果(1)形态学:黏液癌组直径(30.0±11.9mm)大于纤维腺瘤组直径(17.3±7.6mm)(P0.01)。黏液癌组分叶状占56.25%(9/16),不规则形占37.5%(6/16),圆形或类圆形占6.25%(1/16);纤维腺瘤组圆形或类圆形占53.5%(23/43),分叶状占41.9%(18/43),不规则形占4.7%(2/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黏液癌组边界规整(43.75%),不规整(43.75%)或有毛刺(12.5%);纤维腺瘤组绝大多数(86.0%)边界规整;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T2WI上低信号分隔:黏液癌组3个,增强后均有强化;纤维腺瘤组4个,增强后均无强化。(3)强化方式及TIC:黏液癌组增强早期环状强化多见(53.3%),亦见延迟期环状强化(26.7%)或向心性强化(26.7%);纤维腺瘤组以不均匀强化(53.5%)及均匀强化(44.2%)为主,黏液癌与纤维腺瘤强化方式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黏液癌组TIC延迟期平台型占多数(60.0%),纤维腺瘤组TIC延迟期上升型占多数(8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ADC值:黏液癌的平均ADC值为(1.80±0.51)×10-3mm2/s,高于纤维腺瘤的ADC值(1.78±0.34)×10-3mm2/s,然而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871)。结论黏液癌和T2WI上高信号的纤维腺瘤ADC值均较高且两者形态学表现可有重叠,但其形态表现仍有鉴别诊断价值;相比之下,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延迟期表现是两者鉴别诊断的要点。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R655.8;R44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潇潇;汪登斌;王丽君;罗冉;张玉珍;李芳珍;张忠阳;;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年10期
2 王丽君;管雯斌;汪登斌;李潇潇;罗冉;;中老年女性(≥40岁)乳腺纤维腺瘤的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4年10期
3 汪登斌;;重视乳腺MRI的临床应用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年10期
4 汪登斌;;乳腺MRI应用现状和我国乳腺MRI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年03期
5 王丽君;汪登斌;李志;阮玫;柴维敏;严福华;;MRI非肿块样强化对乳腺导管原位癌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年02期
6 胡滨;白晓s,
本文编号:1173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17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