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和MR三维影像融合技术的精准性及神经外科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DSA和MR三维影像融合技术的精准性及神经外科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DSA MRI MRA 三维 影像融合 精准性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影响DSA和MR三维影像融合精准性的相关因素,将其改进、运用于临床;并进一步探讨DSA和MR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在不同神经外科疾病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临床收治的需同时行DSA和MR检查的17例患有神经外科疾病(包括脑、脊髓病变)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组进行DSA和MR检查,检查完毕后将MRI、MRA相关数据导入Philips大平板DSA机器上,使用机载的后处理软件Interventional tool进行DSA-MRI、DSA-MRA融合,得出融合图像。由2位神经外科医师和2位影像医师同时对各组融合后的图像进行评价,并依据改良主观评价评分表给予评分,如评价者给予的评分存在差异,则通过协商使得评价者的评分一致。分别就MR检查参数中的层厚、两种检查时的体位校正与否、不同组织点法配准对DSA和MR三维影像融合精准性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该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在不同神经外科疾病的术前评估、术中定位以及术后随访等方面的优势和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MR扫描的层厚、体位校正、以及不同组织配准方法均与DSA和MR三维影像融合的精准性有关,具体如下:不同层厚中1mm组的融合精准性高于3mm组、6mm组,后两组的融合精准性无统计学差异。在脊髓部影像融合中,体位校正组的融合精准性高于不校正组;而头部影像融合中,体位校正组的融合精准性与不校正、血管标志配准组相仿,均高于不校正、非血管组织标志配准组。通过DSA和MR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得出的融合图像,清楚地显示了脑、脊髓血管病的血管构筑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颅内占位与周围动、静脉血管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为临床上充分评估病变本身以及周围组织结构提供了影像学信息,同时为后期制定治疗方案和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病灶的精准定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结论:在MR图像的像素相同的情况下,扫描层厚与DSA和MR融合的精准性有关,应尽可能选择较小的层厚。体位校正对于脊柱、脊髓部位相关的DSA和MR影像融合的精准性影响较大,是准确融合的前提;而对于头部病变影像融合精准性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另外,利用血管性标志点进行配准可获得与体位校正组同样高的精准性,且选取血管性标志进行点法配准融合比选取非血管组织更省时、易行,可满足临床所需。DSA和MR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对于血供丰富或与周围血管系统关系密切的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及脑脊髓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脊髓血管畸形的术前全面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及放疗的术中定位、术后随访对比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51;R44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里,朱之庄,武绍远,翟明,马莎,刘江;标准化神经影像融合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年02期
2 赵子卓;罗葆明;智慧;文艳玲;曾伟科;;不同定位方法对实时多影像融合介入导航系统引导准确性的影响[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年05期
3 陈斌;脑部SPECT和MRI影像融合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8年04期
4 马廉亭;杨铭;李俊;潘力;陈刚;向伟楚;李国栋;乔英;;DSA影像融合后处理新技术进展及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年10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文峰;;卫星影像融合技术的讨论及其在遥感制图中的应用[A];2006年铁道勘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丹;甘宇亮;张立涛;;基于WorldView-2卫星的影像融合处理技术研究[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健;顾海;;基于Gram-Schmidt变换的QuickBird影像融合[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徐荣煜;;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研究与分析[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金亮;王承娜;;ETM+图像像素级融合方法试验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高永刚;徐涵秋;;IKONOS影像若干融合算法的比较[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7 潘存玲;高树孔;;利用融合技术实现各类影像的互补[A];中国测绘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综合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亨霖;汪小钦;;基于“资源二号”卫星和TM影像融合的滩涂信息提取[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2003年
9 赖旭东;万幼川;;一种从农村地区Lidar数据中自动提取DEM的算法[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管玉娟;张利权;;多源影像融合技术在上海市滩涂环境信息分析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医学影像融合发展在希望中探路前行[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荣元;数据同化框架下多源影像融合分割及协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田建丽;基于方向波变换的MODIS影像与TM影像融合算法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6年
2 李乾;DSA和MR三维影像融合技术的精准性及神经外科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3 王粮库;多源影像融合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靳媛媛;数码航空影像融合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吴祥;极化SAR与可见光遥感影像融合算法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魏晶;影像融合系统辅助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转移性或复发性恶性肿瘤[D];泰山医学院;2014年
7 李敬;基于小波变换的影像融合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余龙洋;神经导航多影像融合在垂体腺瘤经蝶入路中的临床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9 王会铭;多源遥感影像融合在城市地域扩展动态监测中的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95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19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