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老年鼠损伤骨骼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
发布时间:2017-12-05 19:11
本文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老年鼠损伤骨骼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低强度脉冲超声 骨骼肌 纤维化 损伤修复 老年鼠
【摘要】:背景骨骼肌损伤与修复是创伤康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之一。在前期的大鼠动物研究实验已经证明低强度脉冲超声(以下简称LIPUS)可促进骨骼肌细胞再生,明显改善骨骼肌的损伤修复,体外研究发现LIPUS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而抑制其分化。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往往相并发生纤维化,LIPUS在促进肌纤维再生的同时,是否对骨骼肌损伤修复的纤维化也产生影响,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对老年鼠损伤骨骼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防治骨骼肌损伤后的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手术切割的方法,将30只老年雄性昆明小鼠的双侧腓肠肌造成局部损伤,并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从伤后3天开始在损伤局部给予频率1MHz、平均强度40mW/cm2、占空比20%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进行治疗,每次10min,1次/日,连续治疗10天;对照组未做治疗,自然愈合。分别在伤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取双侧损伤腓肠肌标本进行冰冻切片染色。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观察I型胶原(CollagenⅠ)和α-平滑肌肌球蛋白(α-SMA)表达,并结合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HE染色观察:伤后3天,超声组与对照组损伤部位均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伤后7天、14天,2组局部均可见新生肌纤维形成,对照组间质细胞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较明显,以及肌纤维萎缩,超声组多核肌纤维数量较多且排列较为整齐;伤后21天、28天,对照组多核肌纤维排列方向比较紊乱,胶原纤维较多,间质纤维化明显,部分融合成片状,边界不清;超声组肌纤维排列较均匀,成肌细胞和肌管也较前增多,细胞外间质纤维化较少。2.Masson染色观察:伤后3天,2组均可见有少量胶原纤维存在于损伤区间质内,平均光密度值为(6.05±1.02)%和(5.71±0.76)%,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伤后7天、14天、21天,两组均有胶原纤维增生形成,并逐渐明显、集中收缩,于伤后21天平均光密度值达高峰,分别为(13.40±1.30)%和(21.32±2.83)%,且超声组胶原纤维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28天,两组胶原纤维开始吸收、收缩、重塑,超声组明显少于同期对照组(P0.01)。3.Ⅰ型胶原表达:伤后3天、7天,对照组和超声组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5.37±0.54)%、(6.59±0.76)%和(5.13±0.64)%、(7.23±1.65)%],2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伤后3天至21天,两组Ⅰ型胶原表达均逐渐增加,伤后21天达高峰(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5.83±2.13%和11.72±1.31%);伤后14天、21天和28天,超声组I型胶原表达均小于同时段对照组(P0.01)。4.α-SMA表达:伤后3天,超声组和对照组α-SMA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6.30±0.57)%和(6.30±0.57)%,2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3天、7天至14天,两组α-SMA表达均逐渐增加,伤后14天达高峰,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9.17±2.20)%和(11.39±1.92)%,伤后21天、28天逐渐降低。组内比较,超声组伤后14d与伤后7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1与伤后14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伤后21d与伤后14d比无差异,与伤后28d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伤后7、28d,超声组α-SMA表达小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4、21d,超声组α-SMA表达也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采用手术切割的方法,造成老年鼠腓肠肌缺损性损伤,可制造动物损伤骨骼肌纤维化实验模型。2.采用频率1MHz、平均强度40m W/cm2、占空比20%的脉冲超声波治疗可抑制老年鼠骨骼肌损伤后的纤维化。3.低强度脉冲超声对损伤骨骼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与其降低I型胶原和α-SMA表达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1;R685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树臣;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中巨噬细胞的时相变化[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255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255867.html